期刊文献+

论痛感美育——兼论大众文化语境对中国痛感美育缺失的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席勒的审美教育理论,是具有优美感、喜剧感、悲剧感、崇高感等关涉人性、人生全面性的美育。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大众文化在给国人带来惑性解放和个性张扬的同时,也以其商业性、娱乐性和复制性对个体及社会群体的塑造产生了负面影响。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及对人们“趋乐避苦”的逢迎,使得当代美育身处快感的包围之中,而无力顾及使人警醒的痛感美育。造成痛感美育的淡化甚至被驱逐。本文立足当下中国所处的大众文化语境,力图揭示通过痛感美育对人进行全面塑造的深远意义。
作者 曲阳阳
机构地区 山东艺术学院
出处 《神州》 2013年第5期29-29,31,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217.
  • 2金元浦.定义大众文化[N]中华读书报,2001.
  • 3傅守祥,应小敏.大众文化的勃兴:泛审美中的“生产快乐”原则[J].探索,2006(4):131-135. 被引量:7
  • 4傅永军.控制与反抗--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M]{H}济南:泰山出版社,1998100-101.
  • 5贝尔特朗·维尔热里;李元华.论痛苦--追寻失去的意义[M]{H}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69.

二级参考文献11

共引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