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毛囊型银屑病1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患者男,26岁。周身反复鳞屑性丘疹伴瘙痒3年,加重半月。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双下肢出现针尖至粟粒大毛囊性丘疹,上覆白色鳞屑,伴瘙痒,当地县医院拟“银屑病”给予口服、外用药物(具体名称不详)治疗1个月,皮损基本消退。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皮损复发,同时数量不断增多,后逐渐蔓延至周身,伴明显瘙痒,遂来我院,门诊拟“寻常型银屑病”收住院。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粟粒至绿豆大毛囊性红色丘疹,境界尚清,上覆白色鳞屑,鳞屑易刮除(图1)。右股屈侧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上皮脚下延,真皮层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散在炎细胞浸润(图2)。入院后给予静滴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消银胶囊,外用复方丙酸氯倍它索软膏、卡泊三醇软膏等药物配合紫外线照射及中药熏蒸,治疗10天后,大部分皮损消退,无新皮损,出院。毛囊型银屑病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一种罕见类型,即出现与毛囊一致的丘疹,此型患者成人多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一般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两种。毛囊性损害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增大形成典型的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一般认为,毛囊性损害可为寻常型银屑病在进展期伴发或初发皮疹的一种表现,按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治疗,毛囊性丘疹可逐渐消退。临床主要与毛囊性扁平苔藓和毛发红糠疹相鉴别。
出处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90-190,共1页 China Journal of Leprosy and Skin Diseases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