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青年与公共幸福——儒学的民众化与青年现象的形成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的制度社会与民间社会的两重世界提供了培育公共幸福这一社会正义思想的土壤。儒学的民众化加速了作为古代知识分子"士"、近代的知识分子、近现代的"青年"的形成,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人的发展中的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的进程,以及人对社会正义和公共幸福的自觉地提高与飞跃。从古代和中世的"士"到近代青年现象的出现,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延续和传承,是社会公共性在多元时间中的扩展和推进。因此,理解儒学民众化的发展,是认识青年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不仅需要批判和解构,更需要一种诠释与重建,需要超越时代与传统进行对话和创新,从历史意义中发现我们今天存在的意义,只有全面深入地探讨,才能把传统的资源充分展现出来。
作者 吴端
机构地区 日本京都论坛
出处 《青年探索》 2013年第2期79-86,共8页 Youth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意]贝内德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
  • 2[日]阿部谨也.何谓教养[M].东京:讲谈社,2002:35.
  • 3[日]新渡户稻造.修养[M].东京:橘出版社,2012:40.
  • 4[日]后藤末雄.中国思想西渐法兰西[M].东京:平凡社,1974:102.
  • 5黄宗羲.黄宗羲全集·第七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821.
  •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7谢昌逵.后现代与寂静的青春[J].青年探索,2011(3):54-59. 被引量:1
  • 8[2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37

二级参考文献16

  • 1赵鼎新.西方社会运动与革命理论发展之述评——站在中国的角度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5(1):168-209. 被引量:193
  • 2张世英.“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1):43-48. 被引量:143
  • 3王恩铭.美国反正统文化运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4陈衡哲.西洋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46.
  • 5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报告10周年回顾展[G].2010,8:15-18.
  • 6程巍.中产阶段的孩子们[M].上海:三联书店,2006:23.
  • 7甘阳."民间社会"概念批判//张静.国家与社会[G].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0.
  • 8[美] 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说[M].张华青,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6.
  • 9[法] 让-查尔斯-垃葛雷.青年与全球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10[英] 安吉拉·默克罗比.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M].田晓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9

同被引文献13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3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71~90.
  •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 5(唐)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M].//大正藏(卷45).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5.
  • 6(东晋)僧伽提婆.增一阿含经[M].//大正藏(卷27).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5:319.
  • 7(唐)义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M].//大正藏(卷23).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5:905.
  • 8(唐)玄奘.佛地经论[M].//大正藏(卷45).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5:298.
  • 9(后秦)鸠摩罗什.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M].//大正藏(卷8).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5:831.
  • 10(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M].//大正藏(卷30).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1995:47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