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港台及海外汉学界评价徐訏的几个问题新考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 按照王璞的说法,夏志清夏济安弟兄与徐訏之间似有过节。缘起是1960年代一位名叫石堂的人曾撰文批评徐訏《风萧萧》的对话"有浓重的洋味儿",遂引起徐訏反击。徐訏除对石堂文章进行逐句辩驳,还愤然流露对文学评论界的不满,文中有"艺术难逃帮口,文坛不外派系,身为难民,
作者
闫海田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5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项目编号11#ZD112的阶段成果
关键词
徐訏
汉学界
评价
海外
港台
《风萧萧》
60年代
文学评论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6
1
王璞.《一个孤独的讲故事人——徐1}于小说研究》,香港里波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第66页,第140页,第143页.第144页,第146页.
2
夏志清.《夏志清书筒》,《书评书目》第28期,1975年8月.
3
《夏志清来函谈徐行》.《纯文学》第6期,1998年10月31日.
4
李辉英编著.《中国现代文学史》,香港文学研究社,1972年版,第269页,第270页.
5
徐东滨.《徐抒与笔会》,《徐抒纪念文集》,浸会学院中国语文学会出版,1981年版,第67-69页.
6
司马长风.《徐好及其(街边文学)》,《中华月报》1973年12月,第68页.
7
夏志清.现代中国文学史四种合评.现代文学,1977,(1).
8
司马长风.答复夏志清的批评[J].现代文学(台湾),1977,(2).
9
秦少峰.《谈(忆念徐扦)的真实性》,《明报月刊》1981年9月,第67页,第68页.
10
徐速.《忆念徐哥》,寒山碧编著.《徐抒作品评论集》,香港文学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第317页,第318页,第314页.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鬼恋》上海西风出版社,1939年出版.
2
《风萧萧》上海怀正文化社,1946年出版.
3
《香港小说史》(第一卷)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出版.
4
《香港小说流派史》即《香港小说史》(第二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5
徐速.《怀念徐訏》..《徐訏纪念文集》.,.第88页.
6
吴福辉.《都市乡间的永久徘徊》[J].香港岭南学院:现代中文文学评论,.
共引文献
15
1
车永强.
论徐訏创作的文化观照[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6):52-58.
2
王玉琴.
得与失的二律背反——徐言于《盲恋》的现代性解读[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104-107.
被引量:1
3
计红芳.
从大陆性到香港性——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演变[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7(1):44-47.
被引量:3
4
仲璨.
论徐訏小说的女性人物塑造[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02-106.
被引量:2
5
李洪华.
论左翼文化思潮对徐訏文学路向的影响[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1):131-136.
被引量:1
6
王晓文.
论现代通俗文学所受的西方影响——以程小青和徐訏为例[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1):20-24.
被引量:1
7
王瑜,韦群芳.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再探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102-105.
8
赵柏田.
说寂寞,谁最寂寞——徐訏在1950年后[J]
.西湖,2006,0(8):61-65.
被引量:2
9
曹金合.
徐訏:一位真正的文化综合的体现者和书写者[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4):29-32.
10
赵一民.
关于爱情的幻想叙事——徐訏小说《巫兰的噩梦》解读[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2(8):126-127.
同被引文献
64
1
汤哲声.
论40年代的流行小说———以徐訏、无名氏(卜乃夫)、张爱玲、苏青的小说为例[J]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2):1-6.
被引量:6
2
摩文杰.《载道与言志.官方与民间》,载《文学评论》(香港)2010年第10期.
3
曹聚仁.《徐訏论》(上下),载《热风》1953年第7期与1954年第8期.
4
司马长风.《徐舒及其〈街边文学>》第68-69页,载《中华月报》1973年12月.
5
司马长风.《作家的类型》,载《明报》1976年4月19日.
6
司马长风.《〈彼岸〉一~哲思的絮语》,载《星岛日报》1976年6月20日.
7
巫非士(慕容羽军).《沙龙式文人一徐訏》,载《文艺沙龙》1963年7月10日.
8
白瑜.《评一本有毒的黃色小说一一〈风萧萧>》,载《大公报》1950年2月5日.
9
十三妹.《闻小说家徐訏将被迫离新加坡》,载《新生晚报》1961年6月25日.
10
方曙天.《徐訏“左右左”的风波》,载《台湾日报》1975年11月14日.
引证文献
2
1
冯芳.
冲刷海内外学术壁垒同谱徐文学史地位——1950-1981徐訏文学史地位评述暨相关重要问题探讨[J]
.社会科学论坛,2015(2):122-135.
被引量:1
2
李春.
20世纪40年代读者接受视域中徐訏的《风萧萧》[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2):96-98.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严元容.
新浪漫派文学的浪漫特征[J]
.文学教育,2019,0(1):155-159.
1
雷淑娇.
论《风萧萧》中的色彩书写[J]
.文学教育,2014(11):53-54.
2
李国源,赵敬华.
《风萧萧》艺术成就浅探[J]
.北方论丛,1983,0(6):67-72.
3
吴苏阳.
浪漫的传奇 传统的回归——重读徐訏小说《风萧萧》[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09(9):90-92.
被引量:2
4
佟金丹.
艺术、人性与政治——《风萧萧》蕴含的三种生命境界[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8):119-122.
5
郭继宁,郑丽丽.
大时代中的美与善——评析《风萧萧》[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5):19-20.
6
余礼凤.
论《风萧萧》的宗教意义[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3):48-50.
7
艾晓明.
血性女人——读王璞的散文集《呢喃细语》[J]
.书屋,1996,0(1):76-77.
8
杜云南.
在俗与雅的杠杆上——徐訏小说《风萧萧》评析[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A6):55-57.
被引量:1
9
郑悦.
多远的距离我们还是在一起——读《风萧萧》[J]
.河北自学考试,2003(12):20-21.
10
袁良骏.
香港小说史上的徐訏[J]
.新文学史料,2009(1):73-79.
被引量:1
文艺争鸣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