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当代文学公共空间中的杜甫形象问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代文学公共空间告诉人们的杜甫知识和塑造的杜甫形象,突出的是反映论特征,定格的是一个政治化和教条化、愁容满面、单调乏味的刻板儒生,影响了公众对他的接受;学术界那些精辟的观点没有得到必要吸纳,杜诗最根本的价值没有得到准确概括和充分诠释。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文学公共空间中的杜甫形象,从"杜甫是中华民族的情感代言人"、"杜甫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杜甫是古典汉语诗歌之美的完美体现者"等方面阐述和定位杜甫,并将其转化为文学公共知识。
作者 陈韫潇
出处 《杜甫研究学刊》 2013年第1期51-57,78,共8页 Journal of Du fu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潘向黎.《看诗不分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81页.
  • 2钱钟书.《管锥篇》(第四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390页.
  • 3洪业.《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
  • 4周作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种思想》,《药堂杂文》,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 5许思团.《论杜少陵》,《中西文化回眸》,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116页.
  • 6约翰.费尔斯迪勒.“闪亮的鳟鱼悬浮在激流中”:肯尼思·雷克斯罗斯眼中健康与神圣的万物(英文)[J].外国文学研究,2007,29(1):14-19. 被引量:2
  • 7袁行霈.《杜甫的风格和人格》,《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页.
  • 8高友工.《律诗的美学》,《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230页.
  • 9《杜甫的(秋兴)——语言学批评的实践》,见高友工、梅祖麟《唐诗的魅力》,李世耀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1页.
  • 10陈友康.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的最重要著述——读洪业《杜甫传》[J].书品,2012(4):52-5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11

  • 1Rexroth,Kenneth.."Tu Fu,Poems." Classics Revisited.Chicago:Quadrangle,1968.
  • 2Ayscough,Florence.Travels of a Chinese Poet:Tu Fu,Guest of Rivers and Lakes,A.D.759-770.Boston:Houghton Mifflin,1934.
  • 3Ayscough,Florence.Travels of a Chinese Poet:Tu Fu: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Poet,A.D.712-759.London:J.Cape,1929.
  • 4Bradbury,Steve."Reading Rexroth Rewriting Tu Fu in the 'Permanent War.'" Jacket Magazine 20 (August 2003).
  • 5Hamalian,Linda.A Life of Kenneth Rexroth.New York:Norton,1991.
  • 6Mottram,Eric,ed.The Rexroth Reader.London:J.Cape,1972.
  • 7Odell,Ling Chung.Kenneth Rexroth and Chinese Poetry:Translation,Imitation,and Adaptation.PhD thesis.Univ.of Wisconsin,1972.
  • 8Rexroth,Kenneth.The Collected Shorter Poems.New York:New Directions,1966.
  • 9Rexroth,Kenneth..In Defense of the Earth.New York:New Directions,1956.
  • 10Rexroth,Kenneth..Selected Poems.Ed.Bradford Morrow.New York:New Directions,1984.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