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手工及机械初制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乌龙茶初制工艺独特,长期以来均靠手工进行初制。然而随着近代茶机事业的蓬勃发展,在乌龙茶初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工序由机器代替了手工操作,从而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此同时。
作者
潘玉华
机构地区
福建省福安农校
出处
《茶叶通讯》
1991年第3期55-57,共3页
Journal of Tea Communication
关键词
乌龙茶
品质
茶叶加工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3
1
王则金,唐良生,吴秋儿.
乌龙茶的萎凋工艺[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4):490-493.
被引量:15
2
郭雅玲,杜连胜,林建民.
乌龙茶做青过程茶梢水势的变化[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4,23(2):148-153.
被引量:15
3
梁晓岚,陈春林.
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1996,23(4):22-24.
被引量:10
4
郭雅玲,汪春桂,简玉璇,林家云.
做青对青叶水分状态与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1):38-43.
被引量:10
5
严学成.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细胞结构的变化与生化反应关系[J].广东茶叶,1984,(2):53-54.
6
李宗垣.
乌龙茶做青过程的生化变化[J]
.福建茶叶,1998,21(2):16-18.
被引量:4
7
张秀云.
乌龙茶香气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1999,22(3):15-17.
被引量:25
8
王日为,张丽霞,杨伟丽,周跃斌.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的动态变化规律[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5(3):194-199.
被引量:34
9
林学诗.
乌龙茶做青过程叶、梗水分变化动向[J]
.茶叶科学技术,1990,0(1):41-43.
被引量:11
10
张秀云,方世辉,夏涛.
乌龙茶萎凋做青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2):164-166.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1
1
郭勤,王登良,张大春.
乌龙茶加工生化效应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02(1):42-4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蒲晓亚,袁毅君,王廷璞,李真真,张丽娟.
茶叶的主要呈味物质综述[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40-44.
被引量:51
2
王飞权,冯花,王芳,黄毅彪,张见明.
闽北夏暑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及其品质分析[J]
.武夷学院学报,2013,32(5):28-32.
被引量:3
1
李炳章.
乌龙茶初制加工技术[J]
.农村新技术,1993(9):39-39.
2
林智.
福建乌龙茶品质与出口贸易[J]
.中国茶叶,1995,17(6):21-23.
3
吴英华.
采用新工艺生产白茶的初制特点[J]
.福建茶叶,1989(1):35-36.
被引量:8
4
李长海.
试论绿茶半烘炒初制的关键技术[J]
.中国茶叶加工,1993(1):33-35.
被引量:1
5
吉克温,王文远,宋章万.
不同干燥处理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茶叶,1989(4):37-37.
被引量:2
6
曾国渊.
成品乌龙茶品质的鉴评[J]
.中国茶叶加工,1992(2):42-44.
7
潘玉华.
闽南乌龙茶品质常见缺点的分析[J]
.中国茶叶,1999,21(1):9-9.
8
汪松能,汪青峰.
眉茶初制工艺的探讨[J]
.中国茶叶加工,1993(3):20-21.
9
萧力争,施兆鹏.
黑茶初制中脂溶性色素物质动态变化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91,17(A11):633-641.
被引量:5
10
杨伟丽.
出口眉茶初制新工艺技术推广应用的研究[J]
.湖南农学院学报,1989,15(3):39-46.
茶叶通讯
199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