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漆奁乃战国秦汉墓葬中常见出土漆器之一,主要承担着盛妆器之功能。漆奁起源于战国中晚期的楚国,流行于汉代,汉以后日渐式微。从楚国的单层扁圆外形,发展到汉代最为常见的穹隆顶多子奁,这种形制的演变,除了漆器制胎技术提高的原因之外,也与从战国到汉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梳妆,所用的化妆品、化妆工具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有关”[1]。由于古代男女都蓄长发,故铜镜、梳、篦这类工具皆为男女通用,也是漆奁中最常见之物。从考古资料来看,战国时期的一些楚国男子就有化妆面部的习惯,而女子相对男性来说更加热衷于自身仪容的修饰,女子增艳的主要手段就是脸部化妆与头部梳妆。秦汉时期天下统一,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富庶,为人们的爱美之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本文立足考古出土资料,辅以文献记载来介绍漆奁内的常见物品并探析这些物品的功用。墓葬所出漆奁内部存放的物品主要分为面部化妆品、梳妆工具、发饰及其他一些物品。
出处
《文物世界》
2013年第2期24-30,共7页
World of Antiqu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