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也谈客观归责理论 兼与周光权、刘艳红教授商榷 被引量:1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康德主义是客观归责理论得以形成的理论基础;杀人、伤害等罪的实行行为缺乏定型性,以及条件说的无限溯及,是形成客观归责理论的基本原因;客观归责理论以法益保护为导向,与结果无价值论并不矛盾。客观归责理论不是事实的因果关系理论,而是以事实的因果关系为前提的规范评价理论,也是构成要件理论。客观归责理论可以克服单纯采用条件说所形成的缺陷,能够从存在论到规范论进行类型化判断,但也有不能令人满意之处:将所有限缩客观构成要件的问题都当作结果归责来处理,而且没有分别讨论构成要件要素。在我国,应当强调构成要件符合性概念以及各个要素的重要性,并应保留实行行为概念,故不能直接照搬德国的客观归责理论。但是,在构成要件部分维持实行行为、行为对象、结果、因果关系的基本构架下,应当充分借鉴客观归责理论的具体内容:"实行行为"部分,应当借鉴制造不允许的危险的全部具体内容,以及危险实现与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的部分内容;"结果"部分,应当采取规范判断的立场;"因果关系"部分,应当借鉴危险实现的基本内容,将现行的因果关系分为事实的因果关系与结果归属两部分,分别进行事实判断与规范判断。此外,优先排除犯罪的成立,并不是安排犯罪论体系的理由。
作者 张明楷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0-324,共25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89

  • 1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刘国良.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3):38-41. 被引量:172
  • 2齐文远,魏汉涛.宽容对待处置突发恶性事件时的警察行为——被允许的危险在刑法中的应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18(3):11-17. 被引量:9
  • 3冯军.刑法中的自我答责[J].中国法学,2006(3):93-103. 被引量:204
  • 4冈特·施特拉腾韦特,洛塔尔·库伦.《刑法总论Ⅰ-犯罪论》,杨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09页.
  • 5黄荣坚.《基础刑法学》(上),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105页.
  • 6王梅英 林钰雄.《从被害者学谈刑法诈欺罪》[J].月旦法学杂志,1998,4(35):96-96.
  • 7《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刑事判例集》,第2卷,1952年,第194页以下.
  • 8罗克信.《德国刑法学》(总论)第一卷,第22章,边码149以下,2006年第4版.
  • 9罗克信..《德国刑法学》中文(总论)第一卷:第7节,第10节,第14节,第19节,第11节,第3节,第19节,第22节..,,中文2005年第3版....
  • 10Metaphysische Anfangsgrunde der Naturwissenschaft,Bd, 5, der von Weischedel herausgegebenen Werkausgabe, S. 11.

共引文献278

同被引文献1293

引证文献124

二级引证文献67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