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疑问,即国立音乐院为什么成立于1927年?与之相关的是,创办人萧友梅早在1920年在北京大学就提出建立音乐院的设想与提案,为什么要到1927年,特别是换址于上海才得以成功?这个特殊的人物、这个特殊的年份、这个特殊的城市以及这个特殊的中国历史时期,为国立音乐院的建成,中国音乐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和保障?以及国立音乐院诞生于什么样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政治的土壤?其中涉及了什么样的社会及其人?文章通过引子、前言、正文"问题与思考""理论与分析"几个部分,并借以作者提出的"音乐人事与文化的关系研究模式",探讨了音乐1927年国立音乐院诞生中的中国历史、社会及其人。在结语中,作者强调历史意识与人类学思维的融合互补促进音乐人类学对于音乐历史的"整体性"认识和理解。
The essay raises a series of questions,which result in the author's research model of'relations between people,event and culture in music',further tackling the case of Chinese history,society and people concerned with the founding of National Conservatory(now Shanghai Conservatory ) in 1927. What the writer emphasizes is that it is the integra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of historical awareness and anthropological thinking that promote ethnomusicology's understanding of the'holism' of music history.
出处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8,共23页
Art of Music(Journal of the Sha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金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建设计划项目:e05011
国家重点学科-音乐学特色重点项目资助:0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