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细菌lux报告基因系统的评价及应用
被引量:15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7-299,共3页
Microbiology China
参考文献1
1 Myra Jacobs,Philip J. Hill,Gordon S. A. B. Stewart. Highly bioluminescent Bacillus subtilis obtained through high-level expression of a luxAB fusion gene[J] 1991,MGG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1-2):251~256
同被引文献220
1 胡江春,薛德林,马成新,王书锦.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研究与应用前景[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963-1966. 被引量:208
2 童美琴,尚世强,吴亦栋,赵正言.16SrRNA基因PCR加基因芯片杂交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9):663-667. 被引量:26
3 徐进,莫明和,张克勤.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2004,14(6):74-77. 被引量:13
4 李振高,潘映华,李良谟.不同基因型小麦根际细菌及酶活性的动态研究[J] .土壤学报,1993,30(1):1-8. 被引量:37
5 陆建荣,杨建,金振华.虫光素酶N端16个氨基酸与催化活性密切相关[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4,21(1):70-71. 被引量:5
6 金振华,周宗迅.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困的反义RNA及其缺失片段阻抑基因表达的研究[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4,11(1):97-103. 被引量:3
7 朱文杰,汪杰,陈晓耘,扎西次仁,杨韵,宋瑛.发光细菌一新种──青海弧菌[J] .海洋与湖沼,1994,25(3):273-279. 被引量:76
8 钟卫鸿,叶海仁,陈建孟,宋艳绒.应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细菌进行生物膜结构定量化新方法[J] .环境科学,2005,26(4):160-164. 被引量:8
9 熊维全,万群.植物凝集素及其在生物固氮中的作用[J] .热带农业科技,2005,28(2):21-26. 被引量:12
10 黄正,王家玲.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1995,16(3):87-90.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15
1 王郡明,梁醒财,罗佑珍.萤火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5):576-580. 被引量:18
2 赵琦,崔维科,徐莺,陈放.一种快速微量的非放射性核糖体失活蛋白活性检测方法[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4(1):168-172.
3 张进兴,逄爱梅,孙修勤,孙培光.海洋发光细菌的发光及其应用[J] .发光学报,2007,28(2):167-172. 被引量:8
4 夏铁骑,常慧萍.发光细菌Lux基因系统的遗传学研究及应用[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4):1-3. 被引量:2
5 黄新新,何苗,施汉昌,蔡强.用于环境污染物遗传毒性评价的重组发光细菌载体的构建[J] .环境科学,2008,29(11):3159-3165. 被引量:10
6 车建美,蓝江林,刘波.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青枯雷尔氏菌生物学特性[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626-3635. 被引量:18
7 丁武,寇莉萍,胡巅,Griffiths Mansel W..益生菌发酵乳无细胞提取物对空肠弯曲杆菌转基因模型中flaA致病基因σ^28启动子的抑制作用[J] .中国食品学报,2008,8(6):5-12.
8 姚丽娟,唐欣昀,常慧萍.棉花根际促生细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6):8-12. 被引量:11
9 朱一伟,唐欣昀.钝顶螺旋藻luxAB载体的构建[J] .生物学杂志,2010,27(4):68-70.
10 郭丹,柳欣欣,萧文泽,王彭,徐锡霞,刘玉琴.利用生物发光活体成像技术观察肠黏膜损伤状态下细菌易位的初步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918-92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0
1 李飞宇.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2):148-151. 被引量:34
2 曹晓星,田蕴,胡忠,郑天凌.PAHs降解基因及降解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2007,26(6):917-924. 被引量:19
3 陈高,董元华.微生物细胞传感器及其构建研究进展[J] .土壤,2008,40(3):335-343. 被引量:2
4 王新新,党宏月,王春艳,唐学玺.一株深海嗜低温萘降解细菌Nah-1的分离及降解基因研究[J] .海洋科学,2008,32(10):30-34. 被引量:2
5 陈寒松,刘丽娜,黄巧云,蔡鹏,梁魏.堆肥修复土壤金属污染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6):898-904. 被引量:12
6 Jintao Li,Qi Yan,Xingbao Zhu,Dan Xu,Tinghua Wang,Huatang Zhang,Jia Liu.In vitro construction of a recombinant human embryonic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n-4 gene and pEGFP-N1 vector[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9,4(4):312-315.
7 焦艳丽,郑纺,李晓霞,王宝利,郭善一.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配体胞外段的原核表达及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2009,25(5):708-713.
8 王伟霞,李福后,王文锋.微生物在土壤污染中的生物修复作用[J] .北方园艺,2010(4):208-211. 被引量:7
9 彭方毅,陈盛珍,姜海蓉,陈远翔,蔡强,何苗,刘锐.发光细菌冷冻干燥条件优化研究与应用[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6):8-10. 被引量:6
10 高恭娴,胡国兵.基于MSP430的便携式水质毒性检测仪的设计[J] .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29(7):106-108. 被引量:2
1 茆灿泉,杨树德,赵玫,范云霞,徐枫,杨华卫,黄常志.细菌荧光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及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J]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5):327-332.
2 茆灿泉.生物发光细菌lux基因系统的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8,19(6):241-24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