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技术经济》
2000年第10期32-34,共3页
Journal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同被引文献20
1 张伟,蒋运通.动态环境中的管理创新与创造性思维[J]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56-58. 被引量:1
2 贺宝成.3M公司创新管理及启示[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6):144-145. 被引量:5
3 DOSI.Opportunities Incentives and the Collectiv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97: 1530.
4 [美]詹姆士·奎恩.创新爆炸-通过智力和软件实现增长战略[M].惠永正,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5 [美]艾伦·鲁宾逊,萨姆·斯特恩.公司创造力-创新和改进是如何发生的[M].杨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6 [美]费利克斯·詹森.创新时代-网络化时代的成功模式[M].马乐为,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7 S.KLINE ,N.ROSENBERG. "An Overview of Innovation" in R.Landon and N.Rosenberg(eds.):The Positive Sum Strategy [ M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6 : 275-305.
8 哈默(美),钱皮(美),著.王珊珊,等译.企业再造[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9 蒋黔贵.把握企业管理新趋势共同探索管理创新的新途径.中国企业报,2004,(2).
10 [美]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二级引证文献8
1 李霞.基于外部性的企业家创新激励[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0):69-72. 被引量:1
2 齐旭高,齐二石.基于过程模型的创新导向型绩效管理策略[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28(1):27-31. 被引量:5
3 孟凡涛,胡宝茹.浅谈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33):198-198. 被引量:4
4 杨英,肖丽梅.论创新型组织的构成要素[J] .商业时代,2012(1):84-85. 被引量:1
5 杜跃平,方韵然.企业中层管理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企业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检验[J] .软科学,2014,28(4):42-47. 被引量:8
6 刘金华,尹庆民.创新驱动战略的江苏实践及对政府创新管理的建议[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0):30-33. 被引量:5
7 任雪勇,苏婷,晏晓红,冀晓燕,曾琪.科研院所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问题[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4):112-113. 被引量:5
8 王钰瑶.企业文化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3):9-10. 被引量:1
1 魏启扬.以创新管理激发无限活力[J] .秘书之友,2000(10):8-9.
2 赵国庆.管理的创新[J] .中国机械企业管理,2000(10):36-37. 被引量:1
3 王启富.新时期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与创新管理相结合[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2(12):8-9.
4 曹正礼.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J] .新长征(党建版),2012(12):13-13.
5 滕玉珊.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4):176-176. 被引量:2
6 王大燕.试论管理三要素[J]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8(3):69-69.
7 2013年社会形势十大聚焦[J] .领导决策信息,2012(50):14-17.
8 毛艳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J] .理论观察,2007(4):42-43.
9 信息之窗[J]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1999(3):32-33.
10 郑玉刚.试论创新环境对创造型人才开发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2):191-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