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内对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争议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出处
《技术经济》
2000年第10期49-51,共3页
Journal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
1冯巧根,张伟丽.论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之优化[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0(8):5-7. 被引量:1
-
2周婧,张浩,张宏宇.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财务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4):68-69.
-
3孙晓茹,张艳艳,曲福海.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及其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2):117-118. 被引量:2
-
4严学锋.A股公司CEO薪酬日趋理性[J].董事会,2012(11):72-72. 被引量:1
-
5潘朝顺,曹木顺,刘英.资本市场支持技术创新的研究——以广东为例[J].经济问题,2006(10):16-18. 被引量:5
-
6夏峰,谢佳斌,熊佳,张戈,谢咏生.深市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情况调查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14(9):45-51. 被引量:9
-
7姜怀春.对两种股票期权激励方式的评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2):78-81.
-
8杨慧辉,潘飞,赵媛.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股权激励契约下的盈余管理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2012,10(4):411-430.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