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刑事诉讼中私人不法取证问题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摘要:私人不法取证现象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正确处理私人不法取证则需要从法律上和理论上加以解决。对私人不法取证问题的处理主要存在着美国的“放任模式”和德国的“权衡模式”,理论上存在着不应排除说、利益权衡说和法秩序一元说等学说。针对我国在私人不法取证问题上的立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现状,应当在利益权衡说的基础上建构我国私人不法取证的处理模式。
作者
代娇娇
申君贵
机构地区
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湘潭市
出处
《中国监狱学刊》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China Prison Journal
关键词
证据
私人取证
私人不法取证
分类号
D926.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刘梅湘.
对刑诉法第43条之反思[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3):89-94.
被引量:9
2
万毅.
证据“转化”规则批判[J]
.政治与法律,2011(1):130-140.
被引量:85
3
万毅.
私人违法取证的相关法律问题——以记者“暗访”事件为例[J]
.法学,2010(11):137-147.
被引量:23
4
奚玮,杨锦炎.
刑事诉讼中私人不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26(5):117-123.
被引量:17
5
岳礼玲.
德国证据禁止的理论与实践初探--我国确立非法排除规则之借鉴[J]
.中外法学,2003,15(1):107-118.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李浩.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J]
.法学评论,2002,20(6):82-90.
被引量:103
2
王刚.
论我国“隐蔽作证”制度的建构[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4):56-61.
被引量:22
3
朱铭元.
司法实践的新观念——纪检监察证据向刑事证据的转化[J]
.探索与争鸣,2007(1):44-47.
被引量:11
4
龙宗智.
取证主体合法性若干问题[J]
.法学研究,2007,29(3):133-143.
被引量:90
5
[德]克劳思·罗科信著.《刑事诉讼法》.吴丽琪.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6
杨字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7
Stuckey, Evidence,2nd ed. 1974.
8
吴巡龙.私人不法取得证据应否证据排除——兼评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六七七号判决.月旦法学杂志,(108).
9
王兆鹏.证据排除法则的相关问题.刑事法杂志,(43).
10
杨云骅.赔了夫人又折兵?——私人违法取得证据在刑事诉讼的证据能力处理.台湾本土法学杂志,(41).
共引文献
146
1
倪利.
两法衔接下的行政执法证据准入问题新论[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4):110-116.
被引量:1
2
赵苑位.
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独立性与真实性保障浅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2):93-94.
被引量:2
3
邓立军,赖经纬.
技术侦查效益的实证研究[J]
.法治论坛,2023(3):137-153.
被引量:1
4
林艺芳.
检察机关调查核实所获证据的证据资格审思[J]
.证据科学,2021(1):41-53.
被引量:6
5
秦前红,周航.
党纪处分与政务处分的衔接协调及运行机制[J]
.中国法律评论,2021(1):167-178.
被引量:15
6
吴思远.
对取证主体合法性理论的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5):113-116.
被引量:2
7
周羚敏,周卫民.
证据排除规则视野下的私人非法取证[J]
.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5):14-18.
被引量:3
8
章礼明.
亲属拒证权制度比较研究[J]
.河北法学,2005,23(3):125-129.
被引量:7
9
邓思清.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3):105-115.
被引量:20
10
李倩.
德国证据禁止理论对中国的启示[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51-55.
被引量:1
1
李傲霜,张立晗.
私人不法取证法律效力的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2):139-140.
2
阮建华.
论刑事诉讼中私人不法取得证据的效力[J]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4):15-20.
3
阮建华.
刑事诉讼中私人不法取得证据之法律效力[J]
.时代法学,2015,13(2):116-120.
被引量:6
4
方海涛,李海玲.
隐私权保护之下的私人不法取证问题[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25-28.
5
奚玮,杨锦炎.
刑事诉讼中私人不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26(5):117-123.
被引量:17
6
刘媛,曾瑞.
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下的私人取证[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5):87-90.
被引量:1
7
施蕴涵.
私人拍摄交通违章的证据法分析[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3):36-39.
被引量:1
8
步洋洋.
刑事诉讼中私人取证的价值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9-11.
被引量:2
9
万玺.
“同妻”困境产生原因及法律救济途径探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4(4Z):25-26.
被引量:3
10
曹晓可.
私人不法窃听窃录取得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J]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5(5):29-32.
中国监狱学刊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