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世界》
2000年第9期92-93,共2页
Business World
同被引文献15
1 王春法.技术扩散的三个特点──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J] .瞭望,2000(16):18-19. 被引量:7
2 谭红平,石建民.浅论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J] .经济评论,1997(3):15-18. 被引量:6
3 朱稼兴,傅鸣.技术转移的模型探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23(2):229-235. 被引量:8
4 崔新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
5 Ping Lan and Stephen Young,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ansfer examined at technology component level:a case study in china,Technovation. 16(6)(1996), PP277-286.
6 汪志乐.2002-2003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报告[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9,1..
7 穆荣平.国际技术转移影响因素分析——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案例研究[J] .科学学研究,1997,15(4):68-73. 被引量:14
8 张华,邵润堂.国际技术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5):82-83. 被引量:2
9 王惠,桑赓陶.跨国公司不愿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原因及我国的对策[J] .中国软科学,1999(10):19-20. 被引量:4
10 林洁.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内部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2):60-6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0
1 朱星华,程广宇,高志前.促进企业为主体、创新为目标的新时期技术转移的建议[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3. 被引量:5
2 赵炎,周文,席芙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策略的系统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6):119-122. 被引量:1
3 王硕.对华转移技术动机综述及我国的相应政策[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31(1):80-81.
4 方亚楠,魏海燕,李后卿.基于知识获取的区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 .医学信息,2010,23(15):2794-2801.
5 王进富,郭绒.校企技术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0,24(5):631-637. 被引量:2
6 秦长文,莫春虹,潘宗匠.技术转移系统的信息支撑服务体系的运行现状及未来体系设计——以南宁市为例[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2):8-11.
7 高明.国际分割生产外包过程技术溢出路径分析[J] .商,2015,0(5):98-98.
8 方炜,郑立明,王莉丽.改革开放40年:中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之路[J] .中国科技论坛,2019(4):17-27. 被引量:20
9 刘承良,牛彩澄.东北三省城际技术转移网络的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J] .地理学报,2019,74(10):2092-2107. 被引量:63
10 张亚峰,许可,王永杰,靳宗振.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国际技术转移新态势探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8):153-160.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