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林丹与李宗伟后场技战术的差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林丹、李宗伟在后场区域通过技战术、落点的运用表现出来的整体技战术存在很大差异。林丹高吊技术使用率较高,倾向于通过多拍拉吊寻找合适的杀球机会,突击进攻的技战术打法,灵活多变,易于消耗对手体力。李宗伟以攻击性的技战术为主,倾向于以攻为主、主动进攻,对其体能的储备要求较高。
作者
戴卫平
机构地区
北京体育大学小球教研室
出处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第10期1-2,共2页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关键词
后场区域
落点
线路
技战术
差异性
分类号
G847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戴金彪,管颖,卢志泉,蒋健.
“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86-89.
被引量:91
2
程勇民.
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项目技术诊断[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6):42-44.
被引量:25
3
王荣.
试析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3):23-24.
被引量:25
4
寇广宁.对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技战术分析[J].体育科技,2011,2:162.
5
刘彦博,郑志刚.
广州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技战术运用对比[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8):129-134.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杨人燧,王华龙,林兰英.
第三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调研报告[J]
.中国体育科技,1983,19(30):1-5.
被引量:3
2
丘玉芳.
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比赛第三拍的探讨[J]
.中国体育科技,1989,25(10):33-35.
被引量:12
3
安琪.
每球得分制对排球比赛时间、技战术等的影响[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B12):1-4.
被引量:14
4
程勇民.
“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
.体育学刊,2005,12(2):99-101.
被引量:93
5
李森.
中国羽毛球男双与国外优秀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的比较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84-86.
被引量:36
6
李元华,邓集钢.
羽毛球实行新规则后技术打法之研究[J]
.体育科技,2006,27(4):39-41.
被引量:22
7
戴金彪,卢高峰,陈跃.
我国羽毛球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现状分析[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5):57-60.
被引量:15
8
李鹤洲.
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1):72-76.
被引量:32
9
王荣.
试析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3):23-24.
被引量:25
10
汪剑,陈文菁.
羽毛球赛制变革及其影响研究[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3):62-64.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39
1
杨刚.
从计分制改革史演化角度看羽毛球11分计分制的革新[J]
.运动精品,2017,36(7):147-150.
2
朱强.
第28届汤姆斯杯中日羽毛球男单运动员得分技术运用对比分析[J]
.运动精品,2017,36(1):105-108.
3
胡洋,张伟.
引起羽毛球赛场争议判罚的因素分析[J]
.今日科苑,2009(19):119-119.
被引量:3
4
代莹.
近十年我国羽毛球研究文献的述评[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S1):182-183.
5
寇世雄,徐秋.
关于羽毛球单打拉吊突击战术训练方法的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8):749-751.
6
陈晓光.
新赛制对群众羽毛球比赛的利与弊[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8,22(1):91-93.
被引量:1
7
钟木根,程其练.
以我为主谋略在竞技羽毛球实战应用中的探析[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120-121.
8
付楠,胡秀丽.
论现代竞技羽毛球运动中双打的进攻战术[J]
.思想战线,2013,39(S2):399-400.
9
李森.
中国羽毛球男双与国外优秀选手发接发技战术的比较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6):84-86.
被引量:36
10
虞丽娟,张辉,戴金彪,杨再淮,孟范生,史芙英.
隔网对抗项目比赛技战术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3):48-53.
被引量:50
1
顾文俊,袁慧锋.
世界优秀女子单打羽毛球后场技战术特征分析[J]
.运动,2016(5):19-20.
被引量:1
2
黄煜婷.
中外优秀羽毛球女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统计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11):159-160.
被引量:4
3
叶生爱.
羽毛球新赛制对男单后场技战术影响分析[J]
.运动,2010(6):11-11.
被引量:7
4
马晓利,刘卫军.
2013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决赛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2):117-121.
被引量:17
5
李哲.
世界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头顶区技战术分析[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0(1):109-109.
6
李文学.
羽毛球单打后场技战术运用与分析[J]
.运动,2012(23):15-16.
7
赵芳.
中外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选手后场技战术应用的比较研究[J]
.青少年体育,2013(3):85-86.
被引量:3
8
聂上伟.
2014年羽毛球世锦赛李雪芮和马林决赛技战术对比分析[J]
.福建体育科技,2015,34(1):38-40.
被引量:13
9
何昱坤,文志祥,金育强.
对世界优秀羽毛球男子单打运动员后场技战术的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18):136-137.
被引量:1
10
黄洁.
世界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后场技术特征的分析[J]
.运动,2017(3):22-23.
被引量:2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