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政治—文学”家二重身份下的抗战表达——论罗烽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3

Expression of Anti-Japanese War under a Double Identity of a Politician and Litterateur——on the Resistance War Period Novel Creation of Luo Feng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罗烽因"政治—文学"家的二重身份,使其抗战时期的小说创作显示出高度理性,充分强化了抗战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具体表现为:痛斥日本殖民者罪行、煽动反帝情绪;发掘民族精神韧力、支撑抗争意志;全面观照战争环节,呼吁抗战理智;刻意营造冷峻文风,激发危机意识。 Luo Feng, an important member of "Northeast writers group", showed a high reason in his novel creation. Due to his double identity of a politician and litterateur, he adequately strengthened the political utilitarianism in Resistance War literature. It specifically performed on denounc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ists crimes, inciting anti-imperialist sentiments, exploring national spirit of resilience, and supporting the fight will. Besides, it concerned with the war in full-scale, appealed to anti-Japanese rationality, deliberately created a solemn style of writing, as well as aroused a consciousness of crisis.
作者 范庆超
出处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1-74,共4页 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东北满族作家研究"(2012B288)
关键词 罗烽 “政治-文学”家 二重身份 抗战时期 小说创作 Luo Feng a Politician and Litterateur double identity Resistance War Period novel cre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金玉良落英无声-忆父亲母亲罗烽、白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同被引文献15

  • 1唐利群.从生命的荒原到初始的伊甸——论萧红小说中的“世界”与世界中的萧红[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4):77-90. 被引量:8
  • 2徐复观.《中国文学的想象和真实》,选自《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 3逢增玉.《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 4司马桑敦.《人间到处有青山》.《雪乡集》,美国:长青文化公司,1992年,第277页.
  • 5《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16页.
  • 6徐复观.《中国文学讨论中的迷失》,《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83页.
  • 7梅济民.《五千公里雪山大逃亡》,《牧野》,台北:星光出版社,1980年,第174页.
  • 8罗烽.《第七个坑》,《罗烽文集》(一)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年,第38页.
  • 9萧红.《萧红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第73页.
  • 10罗维.论中国文学之悲悯意识[J].求索,2007(11):191-193.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