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秦汉时期乌江流域的主要族群及其社会经济面貌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秦汉时期,乌江流域等西南边地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中原王朝鞭长莫及,致使当地人口严重夷化,并形成多支较大的族群。其以流域上中游地区的夜郎濮僚、中下游地区的武陵蛮夷,以及下游地区的巴蛮夷族最具典型。与之对应,濮僚族群所居夜郎地区、武陵蛮群所居苗族地区,以及巴蛮夷群所居巴族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亦最具有秦汉时期乌江流域等西南边疆民族社会经济面貌的代表性。
作者 张世友
出处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3-17,共5页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伦理文化与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研究"(2011YBYS09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乌江流域历代土司的国家认同研究"(10XMZ01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宇宙人文论[M].罗国义,陈英,译.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
  • 2王海平.从考古资料看古夜郎国的农业[J].中国农史,1999,18(1):67-70. 被引量:2
  • 3马长寿.中国西南民族的分类[J].民族学研究集刊,1935(1).
  • 4东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 5晋·常璩.华阳国志[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 6任桂圆.三峡地区盐资源与巴族起源及社会流动的关系[A].三峡文化研究[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7.
  • 7曾超.乌江丹砂开发史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25-3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15

共引文献1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