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2000年第10期32-34,共3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共引文献85
-
1田汉族.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J].教育经济评论,2021,6(4):3-29. 被引量:6
-
2胡紫雯.基于信息化手段推进学生管理的实践[J].电子技术(上海),2020(4):36-39.
-
3郑鸣,朱怀镇.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4):76-81. 被引量:64
-
4刘烈辉.大规模高等教育及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与影响[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6):158-161. 被引量:1
-
5赵静,吴昊,赵婷.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之关系剖析[J].文教资料,2008(7):166-167.
-
6罗源.我国教育产业化初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2):89-91.
-
7郑毅.高考招生平等的制度实现——以高招名额分配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为视角[J].教育与考试,2009(6):16-22. 被引量:5
-
8周爽,冯晓萍.山西大学城建设与山西地方经济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S4):47-49. 被引量:1
-
9闫学元,张宝贵.天津市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问题的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6(3):19-26. 被引量:3
-
10王等等.高校扩招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35-38.
同被引文献12
-
1张力.跨世纪中国教育的振兴行动:环境因素和决策重点[J].教育研究,1999,20(4):4-7. 被引量:1
-
2邢最智.从广东省“八五”期间经济增长的动因 引发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7,18(9):55-61. 被引量:4
-
3[5]郭志刚.社会统计方法分析--SPSS软件运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91.
-
4钟禾.对我国高等教育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思考[J].上海高教研究,1998,18(2):1-6. 被引量:17
-
5何祚庥,兰士斌.高等教育是适度发展,还是大力发展[J].科技导报,1998,16(8):14-20. 被引量:27
-
6袁振国,周军.教育代价与教育决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0,20(1):18-21. 被引量:15
-
7易卫平.从国际比较看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规模[J].教育发展研究,2000,20(2):75-79. 被引量:16
-
8张伟,张兴,宋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定位问题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0,21(2):53-57. 被引量:15
-
9孙绍荣,朱君萍.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关系量化研究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1):25-29. 被引量:3
-
10康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增加有效需求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00,20(7):5-12.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5
-
1陈媛,尹坚毅.我国地方高等教育结构创新发展观[J].煤炭高等教育,2006,24(3):44-46.
-
2刘俊,王肖.湖南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3):82-84. 被引量:2
-
3兰靖,张念蒙.隐性辍学是现阶段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隐性辍学论》之五[J].考试周刊,2008,0(48):162-165.
-
4高永红.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90-91.
-
5吴邦兰.民族地区教育需求与人口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黔东南州S镇G村的个案分析[J].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2022,11(10):76-81.
-
1张大鹏.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2):33-33. 被引量:1
-
2孙大吉.试论实施素质教育的依据和条件[J].吉林商业高专学报,1998(1):15-16.
-
3贺春兰.贫困地区教育需求何以低靡[J].科技文萃,2000(3):149-149.
-
4白海兵.谈自学考试对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J].山西教育(招生考试),2008(11):46-48.
-
5亢续峰.论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0):20-20.
-
6丁胜奇.关于对当前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六安师专学报,2000,16(4):73-74.
-
7覃志军.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7,0(6):61-62. 被引量:2
-
8李云祥.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5):160-161. 被引量:4
-
9袁媛.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J].新语文学习(教师),2010(3):90-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