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一体化是探索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新视角
被引量:9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0-50,共1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1
-
1蔡克勇.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高等教育研究,1986,7(4):12-17. 被引量:6
-
2黄明东.高水平大学应当快速迈开产学研一体化的步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86-87. 被引量:3
-
3杨希文.加拿大高等教育产学研结合探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9(4):154-157. 被引量:16
-
4赵文莉.浅谈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3):65-67. 被引量:2
-
5嵇忆虹,曲晓飞,朱庆华.浅论产学研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8(5):33-35. 被引量:1
-
6李同明.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方向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1998(11):5-7. 被引量:2
-
7李长荣.高等学校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道路[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62-64. 被引量:6
-
8董大奎,林冶.论“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5):56-57. 被引量:35
-
9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21(1):74-78. 被引量:103
-
10李建,熊国华.毕业设计及实习的整合与改革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2(B12):85-86.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9
-
1汪兰芳,田斌,何金羽.产学研一体化与地方高校跨越式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7):105-107. 被引量:5
-
2徐小芬.浅谈产学研相结合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2):153-156. 被引量:5
-
3陈明杰,兰海.坚持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113-114. 被引量:12
-
4黄伟,黄大明,文冰,覃频频.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一体化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9):126-129. 被引量:39
-
5何满辉,赵宏霞,万君.通过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94-196. 被引量:20
-
6姜勇,王会岩,郝峰,张磊,刘磊,李艳.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J].中国科技信息,2013(1):127-127. 被引量:2
-
7曹克广.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企业与学校的共同事业[J].石油教育,2001(4):1-3. 被引量:7
-
8郝继伟,邢晋祎.生物技术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2016(12):237-240. 被引量:3
-
9陈伟超,戴丽琼,潘长沛,刘勇,蒙汉富.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培养应用型生物技术人才探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1):13-1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3
-
1许征兵,庞兴志,邹勇志,曾建民.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S1):29-31. 被引量:6
-
2李国.产学研合作办学对高等学校的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1-136. 被引量:23
-
3马宁.经管类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探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22(2):123-125. 被引量:4
-
4沙桂英,武保林,国旭明,王继杰,王洪顺,石继红,王远征.材料工程学科产学研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26(B04):49-52. 被引量:4
-
5乌功相.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2009,7(10):195-195. 被引量:8
-
6周燕,高印寒,金魏,孟繁玉.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5-7. 被引量:30
-
7王艳秋,周立雪,金万祥.江苏高职不同发展阶段产学研工作的现状与定位[J].科教文汇,2009(18):214-215.
-
8黄保宏,胡明,张子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4):46-50. 被引量:4
-
9韦文祥,李勇成,吴新开,欧青立.由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引发对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11-13. 被引量:25
-
10赵昊坤,郭忠林.安全评价工作中交流协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矿业工程,2009,7(6):47-49.
-
1张雪桥.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模式区域性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J].教育情报参考,2003(4):24-26.
-
2赵敏.网络时代的教育发展模式[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0,19(3):9-9. 被引量:1
-
3李忠艳.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58-59. 被引量:28
-
4余晓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市场,2012(27):103-104. 被引量:2
-
5李树林.中国高教改革道路——改变大众化教育的十个方向[J].管理观察,2013(16):90-93. 被引量:1
-
6袁伟,施小靖,张明霞,王理想,刘钟毅.工科大学物理实验分层次教学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6,0(7):173-173. 被引量:2
-
7雷庆.多样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16-18. 被引量:2
-
8刘中海.论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68-71. 被引量:2
-
9朱武卫.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1):54-56.
-
10《透视与借鉴——国外著名高等学校调研报告》(2008年版)出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