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三批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受聘暨 第二届 “长江学者成就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
被引量:8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0期3-5,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9
-
1危怀安,王炎坤.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研究绩效及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2):35-37. 被引量:14
-
2谢传钢.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内涵及发展策略[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4):562-563. 被引量:7
-
3万钢.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DB/OL].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9-11/18/content_8207439.htm.
-
4万钢.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M].
-
5刘少雪.面向创新型国家的科技领军人才成长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6季明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
7孙福全.主要发达国家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基本经验及启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
8陈劲.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9黄丽萍.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7):73-74. 被引量:4
-
10何旭明.论传统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桎梏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0,20(9):49-5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8
-
1林丽楠.论高校体育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105-107.
-
2房建成,万江文,孟晓风,樊尚春,张春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B09):24-26. 被引量:7
-
3李冬梅.高校科研基地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7):42-43. 被引量:7
-
4万军民.浅议地方高校科研基地条件支撑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2(6):45-46.
-
5刘克海,张文沂.地方普通高校学科建设的思考[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1,7(2):144-146.
-
6秀花,吴天德.论普通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8(2):73-77. 被引量:12
-
7居毅.机械设计实验教学的创新实践和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11-13. 被引量:11
-
8郗茸.浅析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J].好家长,2018,0(65):2-3.
二级引证文献37
-
1王应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5(2):53-55. 被引量:2
-
2王维凯.借鉴国外经验 改革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2):90-93. 被引量:33
-
3胡吉省,傅梅芳,陆咏梅,邱强.“接受式”在大专外国文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1(6):127-130.
-
4许桢英,王匀,李萍萍.工科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28(3):85-88. 被引量:21
-
5郝德发,陈通凡,张维光.独立设课机械设计实验的教学方法与课件开发[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8):79-80. 被引量:2
-
6丁守成.学分制下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18-1420. 被引量:14
-
7王利华,陈丽艳.浅析面向素质教育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农机化,2007(1):88-91. 被引量:3
-
8朱健芬.机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7,21(3):40-42. 被引量:7
-
9汪超.机械创新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08(8):179-180. 被引量:15
-
10饶叶俊.刍议创新医学人才的素质培养[J].西部医学,2009,21(3):511-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