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文科基础学科教育与科研的重大举措——“文科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综述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9期20-22,共3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4
-
1李凤亮.新文科:定义·定位·定向[J].探索与争鸣,2020,0(1):5-7. 被引量:122
-
2刘献君,张晓冬.“少年班”与“精英学院”:绩效诉求抑或制度合法化--基于组织理论的新制度主义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5):8-15. 被引量:16
-
3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6-42. 被引量:156
-
4陆一,史静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影响学术志趣的教育因素探析——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5,36(5):38-47. 被引量:63
-
5龚放.大学“师生共同体”:概念辨析与现实重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2):6-10. 被引量:78
-
6吕林海.大学生学习参与的理论缘起、概念延展及测量方法争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6,36(21):70-77. 被引量:27
-
7陆一,史静寰,何雪冰.封闭与开放之间: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2018,39(3):46-54. 被引量:62
-
8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被引量:468
-
9母小勇.“强基计划”:激发与保护学生学术探究冲动[J].教育研究,2020,41(9):90-103. 被引量:24
-
10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J].中国高等教育,2021(1):4-7. 被引量:152
二级引证文献7
-
1马莉萍,倪奥华,赵书艺,王牛.“择智”与“择志”:对强基计划人才选拔效果的实证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4(1):58-68. 被引量:3
-
2于天禾,张亮.论美国研究型大学文科拔尖人才的培养方式及借鉴[J].中国大学教学,2024(1):121-127. 被引量:1
-
3虞宁宁,刘承波,李仲浩.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基本特征与建设原则[J].中国高教研究,2024(3):36-44. 被引量:5
-
4周文,臧雪伊,向冠春.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路径探索——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经济学”实验班为例[J].中国考试,2024(7):44-52.
-
5郑宏,陈星.中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研究:问题与策略[J].教育与考试,2024(4):80-85.
-
6张亮,施佳欢,汪琳玥.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历程的考察[J].新文科理论与实践,2024(3):90-97.
-
7刘清华.我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的优化路径思考[J].教育与考试,2024(5):5-10.
-
1牛润珍.世纪之交的总结与展示——读《迈向新世纪的人文教育》[J].高校理论战线,2001(12):60-61.
-
2石亚军.在深化改革中建设优秀的文科基地[J].教学与研究,1998(12):43-47.
-
3广西师范大学国家文科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点简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2(1):99-99.
-
4季剑平,张忠孝,席与亨,陈金娣,陈善忠,张芝苓.强化管理 推进学校科研继续发展——我校科研基地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3):24-27. 被引量:1
-
5夏亮辉,董美玲,张忠.加强基础研究,构建新优势[J].广东科技,2001,10(4):13-15.
-
6保铮.关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国研究生,2003(2):6-7. 被引量:1
-
7黄怀平.陕西师范大学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国语言文学)简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1):317-317.
-
8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学科简介[J].当代教师教育,2004(4):130-129.
-
91996年全国部分重点院校历史系系主任联席会议纪要(1996年10月于兰州大学)[J].史学集刊,1997(1):1-2.
-
10臧文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09年度学术动态[J].历史教学问题,2010(6):13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