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终身教育与现代“乌托邦”——关于当前中国终身教育理念的思考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借用哲学领域的概念 ,本文将现代人们对终身教育之“乌托邦”的态度归结为三种形态 :对乌托邦的绝望 ,对乌托邦的焦虑及对乌托邦的生存化的反应。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管理及现行教育体系几个层面深入分析了这三种形态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
作者 胡秀锦
出处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40,共5页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页.
  • 2石伟平.当前发展中国家全民教育问题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6,26(3):4-10. 被引量:3
  • 3Biceh ernst.The Principle of hope,cain bridge,Massdhusetts.
  • 4赵修义等著.《教育与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中国科技出版社.
  • 5桑新民著.《教育哲学对话》.河北出版社.
  • 6教育情报,1999,9.
  • 7教育情报,2000,2.
  • 8高志敏译.《成人教育哲学》.职工教育出版社.
  • 9陈岸瑛.关于“乌托邦”内涵及概念演变的考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1):123-131. 被引量:38

二级参考文献16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08,551.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t人民出版社,1972.32,17,40,35,72,49,25.
  • 3[德]阿多尔诺 张峰译.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3..
  • 4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5秦晖.《告别强制》.《南方周末》,1998年11月6日.
  • 6新周刊双周刊,1998,11.
  • 7[苏]阿·鲁·约安尼相.《傅立叶传》.汪裕荪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88页,第41页.
  • 8《什么是合作社》.《中国合作新报》,“合作论坛”,1999年4月7日.
  • 9Bloch Ernst, The priciple of hop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86, P7.
  • 10Bloch Ernst, The priciple of hop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86, P3-4.

共引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