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北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全面介绍东北方言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前人未曾研究过的新的语法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
作者
张洪杰
梁晓玲
机构地区
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处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第4期62-67,共6页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拉林阿勒楚喀京旗方言岛调查研究>(11YJC740059)的阶段成果
关键词
东北方言研究
东北方言词法研究
东北方言句法研究
分类号
H17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3
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74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41
1
刘晓梅.
期待绚烂绽放:百年东北官话研究述评[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48(1):130-137.
被引量:16
2
曹凤霞.
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东北方言研究述评[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6):27-30.
被引量:10
3
尹世超.哈尔滨市志@方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
尹世超.哈尔滨市志@方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
聂志平.
东北方言中一些带后缀的后附式双音词语[J]
.呼兰师专学报,2000,16(2):50-56.
被引量:7
6
聂志平.
黑龙江方言带后缀“乎”“拉”的双音谓词[J]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12(4):50-54.
被引量:4
7
聂志平.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实"、"楞"的双音词语[J]大庆高等专科学院学报,1998(01).
8
聂志平.
黑龙江方言后附式双音谓词[J]
.语言研究,1995,15(1):132-145.
被引量:8
9
孙也平.黑龙江方言动词后缀"一巴"[J]大庆高等专科学院学报,1995(02).
10
邱广君.
谈东北方言中的后缀“巴(儿)”[J]
.汉语学习,1998(5):24-2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83
1
周锦国.
谈现代汉语普通话动词的一种重叠形式[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57-60.
被引量:3
2
尹世超.
说语气词“哈”和“哈”字句[J]
.方言,1999,21(2):95-103.
被引量:40
3
孙冬虎.
清代以来东北地区民族构成及地名的变迁[J]
.社会科学战线,1998(5):202-209.
被引量:3
4
李宇明.
动词重叠的若干句法问题[J]
.中国语文,1998(2):83-92.
被引量:133
5
朱景松.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J]
.中国语文,1998(5):378-386.
被引量:146
6
张桂宾.
相对程度副词与绝对程度副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9(2):92-96.
被引量:80
7
姜文振.
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J]
.方言,1997(4):286-291.
被引量:12
8
姜文振.
试谈黑龙江方言中的合音现象[J]
.求是学刊,1997,24(6):101-103.
被引量:5
9
邱广君.
谈东北方言中的后缀“巴(儿)”[J]
.汉语学习,1998(5):24-26.
被引量:7
10
李无未,禹平.
《醒世姻缘传》“挺”字与今东北方言[tiη°]音[J]
.汉语学习,1998(3):22-2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74
1
吴桐.
东北方言里“V哒”及其重叠式的摹态表达[J]
.厦大中文学报,2023(1):76-82.
2
张璐.
黄岩方言中程度副词“唷”“蛮”比较研究[J]
.作家天地,2020(22):13-13.
3
张明辉,陆雨萌.
官话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研究综述[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31-37.
4
李小军,高雅.
形容词演变为程度副词的路径和机制[J]
.南开语言学刊,2022(1):63-71.
被引量:3
5
尤昕然.
主观性视角下东北方言副词“老”的语义研究[J]
.汉字文化,2022(6):21-23.
6
白巧燕.
成都话句末语气词“嗦”的语义特点及情态功能[J]
.汉字文化,2019,0(23):10-12.
被引量:1
7
康琳.
大连方言程度副词'血'的探析[J]
.探索科学,2019,0(3):232-233.
8
许家金.
话语标记的现场即席观[J]
.外语学刊,2009(2):83-87.
被引量:23
9
许红晴.
陌生的“亲”和“亲爱的们”——浅析网购语言特点[J]
.作家,2010(10):121-122.
10
栗延斌.
浅析职业院校学生普通话使用现状[J]
.戏剧之家,2013(8):58-58.
同被引文献
5
1
曹凤霞.
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东北方言研究述评[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6):27-30.
被引量:10
2
步连增.
汉语名量词起源再探[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89-96.
被引量:13
3
敬嫒.
浅析东北方言中的“没”[J]
.现代交际,2015(2):28-29.
被引量:1
4
郑君龙.
闽北延平方言量词的语法特点[J]
.莆田学院学报,2015,22(6):65-70.
被引量:2
5
张金玉.
东北方言语法特征探究[J]
.艺术品鉴,2015,0(1):105-10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杨阳.
浅析北方方言量词的语法特点——以重庆方言为例[J]
.北方文学(下),2016,0(9):161-161.
2
李逊.
日本明治汉语教科书所见清末东北方言语法特点[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3):87-91.
被引量:2
3
吴俊仪.
东北官话否定范畴研究[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0(9):105-10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明辉,陆雨萌.
官话名词及名词性短语研究综述[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31-37.
2
李光杰,崔秀兰.
日本军用“满语”教科书对语言接触的影响[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10(5):118-122.
3
王艺颖.
辽宁东北官话语法研究四十年[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3):62-68.
1
阿育几坡.
凉山彝语构形法[J]
.卷宗,2012(9):148-148.
2
陈练军.
汉语复合词历时研究述评[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6,30(2):110-119.
被引量:3
3
武晓丽,曾小鹏,张奎华(编辑).
“词类”不是词法问题[J]
.临沂大学学报,2012,34(4):45-46.
被引量:1
4
谭燕.
湘潭方言特色词法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6):80-81.
5
胡裕树.
深化汉语的词法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3):131-134.
被引量:2
6
吴琳,丁帅,李映夏.
小议汉语的复合词和词法研究[J]
.海外华文教育,2017,0(2):189-194.
7
马辉.
彝语词法研究反思[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5(7):41-44.
被引量:1
8
王丹.
唐诗语言研究综述[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5):105-109.
被引量:1
9
马辉.
彝语重叠词词法研究[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34(4):48-52.
10
宋伶俐.
从汉语词缀的定义看“词缀化”[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6):90-93.
被引量:2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