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3-8,共6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312
-
1杨娟,张卓然.高校合并对本科录取分数的影响——以我国“985工程”与“211工程”高校为例[J].教育经济评论,2021(2):71-101. 被引量:2
-
2郭红蓉.高校财会工作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198-202. 被引量:1
-
3简世德,付孝泉.美国高教募捐机制的特点及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6):14-15. 被引量:12
-
4佟欣.从大学发展的角度谈大学校长的任期——基于对中美研究型大学校长任期的比较研究[J].文教资料,2008(24):75-76. 被引量:4
-
5谌启标,柳国辉.美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政策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3):26-29. 被引量:25
-
6徐小洲,张敏.中德高校联合办学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9(4):46-50. 被引量:6
-
7纪宝成.市场机制与经济改革[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5,5(2):1-6. 被引量:3
-
8何翠华,张斗旺,张素芳.论网络环境下高校研究生信息能力及其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1):15-17. 被引量:21
-
9汪茂霞.教育产业化与金融供给[J].上海金融,1999(10):12-14. 被引量:3
-
10纪宝成.试论商品流通渠道[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1,1(6):39-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5
-
1杨娟,张卓然.高校合并对本科录取分数的影响——以我国“985工程”与“211工程”高校为例[J].教育经济评论,2021(2):71-101. 被引量:2
-
2瞿华.我国高校合并的历史背景及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5):32-33. 被引量:6
-
3刘彦伟,胡晓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动[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6):34-39. 被引量:34
-
4王宝林.浅谈新时期高校教材供应计划的改革方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5):88-89.
-
5王根顺,陈蕾.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高校合并历史经验的理性探析[J].教育探索,2006(6):33-35. 被引量:16
-
6李从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1):121-123. 被引量:6
-
7陈静.基于BSC导向的高校管理模式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12(4):108-111. 被引量:5
-
8景朝阳,陈建国,陈国营.玉在山而草木润——记作为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的纪宝成教授[J].生产力研究,2007(7).
-
9徐光寿.论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J].高校教育管理,2009,3(2):37-42. 被引量:2
-
10王玉丰.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兴起归因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49-52.
二级引证文献214
-
1杨娟,张卓然.高校合并对本科录取分数的影响——以我国“985工程”与“211工程”高校为例[J].教育经济评论,2021(2):71-101. 被引量:2
-
2黄光生,叶剑英.重塑与审思:医学院校并入综合性大学的多重制度逻辑[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21(8):966-970.
-
3倪洪尧.关于高校合并及其心理契约重建问题的若干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6(20):181-182.
-
4和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三十年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9,29(3):32-37. 被引量:66
-
5许中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区域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8(2):165-167.
-
6荀守奎.高校整合的动机及实现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11).
-
7费业琨,瞿其春.高校合并与图书馆创新发展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S1):10-12. 被引量:2
-
8董婷.高校联合办学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S1):10-12.
-
9王伟伟.中国大学合并的分类及效果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70-71. 被引量:1
-
10王润良,李汉邦.大学再造:按流程组建结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4):44-46. 被引量:3
-
1杨巧妮.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0(37):291-291.
-
2李雪松,刘权伍.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策略[J].中华少年,2016,0(29):250-251.
-
3许雁翎.基于创新理念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2):241-242. 被引量:1
-
4宋贺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8):58-59. 被引量:4
-
5孙倏澜.发挥音乐教学优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J].快乐阅读(开心辞典)(上),2011(14):120-121. 被引量:1
-
6徐冰,吴文年.教育技术学对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7,0(3):119-119.
-
7白凌,张崇伟.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J].新课程(小学),2015,0(1):94-94.
-
8吴冬梅.返璞归真——网络环境下语文课的应有情怀[J].基础教育研究,2009(1X):15-16.
-
9徐谦.新课程美术学科应注重对学生素养的全面培养[J].考试周刊,2009(8):230-231.
-
10冷余生.从讲授为主到自学为主——论我国大学教学方法的历史性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2):59-65. 被引量: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