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0年第3期8-8,共1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6
-
1谢利民,柯霞.社会学视角:顺境下学生负担问题的再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33(3):10-15. 被引量:5
-
2刘厚周,周方明,胡传良.“减负”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0(10):19-20. 被引量:3
-
3何扬勇,仲玉英.走出“减负”的误区——关于“减负”的辩证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3):115-117. 被引量:4
-
4田朝凤.从科举到高考——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J].教育探索,2001(6):30-32. 被引量:7
-
5季俊昌.“重负”探因与“减负”方略[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3(4):87-91. 被引量:5
-
6陈 斌,何世英.关于“减负”问题的理性思考及对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15-1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叶晓力,徐培鑫,周烽.我国中小学校学生减负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2(2):19-37.
-
2刘合荣.学业负担问题:1990年代以来国内学理研究评述[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1):84-88. 被引量:5
-
3胡惠闵,王小平.国内学界对课业负担概念的理解:基于500篇代表性文献的文本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6):18-24. 被引量:56
-
4马健生,吴佳妮.为什么学生减负政策难以见成效?——论学业负担的时间分配本质与机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14. 被引量:85
-
5王小明,吕智敏.减负:从“利益文化”走向“素质文化”[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17(1):48-52. 被引量:2
-
6靳玉乐,张铭凯.探寻学业负担与教学效能的关系——基于新世纪以来文献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5):3-11. 被引量:8
-
7林云钦.关于优化初中生课业负担问题的思考[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0(32):89-89.
-
8张赵姝影,郑东辉.“减负”何以可能:基于高频词汇的国家减负政策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6(3):5-9. 被引量:4
-
9张赵姝影,郑东辉.基于高频词汇的国家减负政策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6,28(2):27-33. 被引量:15
-
10张媛,薛海平.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减负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5数据分析[J].基础教育,2020,17(2):33-4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