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2000年第6期14-20,共7页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同被引文献95
-
1李旭俦,王鉴.兰州市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分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6,11(5):132-134. 被引量:2
-
2刘春艳.对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85-86. 被引量:4
-
3郭占元.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潜力与内涵增长方式[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24):60-62. 被引量:3
-
4顾美玲.民办中小学加强自身建设的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7(6):39-41. 被引量:1
-
5刘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4,25(9):71-76. 被引量:62
-
6顾明远.21世纪民办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中小学管理,2000(3):40-41. 被引量:6
-
7项继权.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3):2-11. 被引量:141
-
8曾贱吉.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障碍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1):44-46. 被引量:1
-
9耀华,古夫.再论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0S):119-123. 被引量:1
-
10阙海宝.对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54-56. 被引量:23
引证文献17
-
1马春波,赵爱军.加入WTO对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影响[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1,1(4):19-21.
-
2于影丽.新疆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14(4):33-36. 被引量:1
-
3沈小春,陈道远.广西民办教育问题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8(2):15-21. 被引量:1
-
4刘琦艳.民办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08(3):53-57. 被引量:2
-
5胡春花.论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8(7):11-12. 被引量:2
-
6张兴.独立学院: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9(9):70-72. 被引量:13
-
7肖起清.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与前景[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6(5):26-30. 被引量:3
-
8林润燕,刘社欣.独立学院培育办学特色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186-186.
-
9高耀明,魏志春.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6):36-42. 被引量:54
-
10李向东,曾高清.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学院办学模式探索[J].经济体制改革,2002(3):165-16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37
-
1田汉族.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教育观念创新[J].教育经济评论,2021,6(4):3-29. 被引量:6
-
2邓丽明,黄水平,游明忠.高职教育集团的成长路径选择与经济分析[J].企业经济,2004,23(6):103-104. 被引量:14
-
3赵利光.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8(4):17-21. 被引量:1
-
4曾小军,刘兰平.教育集团化经营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22):23-26. 被引量:9
-
5毛大龙,史秋衡,唐滢.发挥职教集团优势 致力职教体制创新——试析浙江服装教育集团发展模式[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57-61. 被引量:9
-
6陈佩佩.教育产权概念解析[J].消费导刊,2009,0(23):169-169.
-
7曾小军.教育集团化经营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3(6):34-37. 被引量:1
-
8毛大龙.国有公益性、公共性非经营性资源与高等教育经营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55-57.
-
9谭春生,郑淑荣.现行高教体制下独立学院的再发展[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5):4-5.
-
10孔令强,王敏.浅议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改革[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7):8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