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明清时期天主教中国教区的“祭礼之争”——一种礼仪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祭礼之争是明清之际中西"礼仪之争"的重要内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及他们的中国教徒认为中国祭祖、祭孔等礼仪只具有伦理的意义,没有违反天主教义,中国教徒可以参加这样的祭祀活动。他们以《礼记》、《朱子家礼》等经典文本为根据,有选择地考释、申论,以期实现儒、耶之间的和合与融通。而耶稣会士龙华民、方济各会士利安当和多明我会士黎玉范等人虽参考中国经典,但主要采取观察、访问,根据明清之际中国民众的祭礼实况,得出完全不同的看法。利玛窦及其继承者在"礼仪之争"中采用了掩饰性技巧,传达给欧洲许多并不真实的中国礼仪知识,最终导致了利玛窦传教策略的失败。
作者 赵克生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6-151,共6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3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钟鸣旦.《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张佳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21,23页.
  • 2苏尔,诺尔编.《中国礼仪之争西文文献一百篇》,沈保义,顾卫民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6页.
  • 3吴莉苇.从利玛窦和艾儒略的传教策略看晚明基督宗教与儒学对话机制的缺失[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4):63-71. 被引量:3
  • 4李西满.《辩祭参评》,收录于钟鸣旦、杜鼎克编:《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十册),台北:利氏学社,2002年,第405-406页.
  • 5丘晟.《述闻篇·祀先必以礼》,钟鸣旦,杜鼎克主编.《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9册,第80页.
  • 6钟鸣旦 杜鼎克编.《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10册[M].台北:利氏学社,2002年.第481-534页.
  • 7无名氏.《醒述篇》,《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9册,第323页.
  • 8严谟.《祭祖考》,《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11册,第27页.
  • 9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 10钟鸣旦,杜鼎克主编.《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9册,第77页.

二级参考文献101

  • 1林金水.明清之际士大夫与中西礼仪之争[J].历史研究,1993(2):20-37. 被引量:25
  • 2龚道运.儒学和天主教在明清的接触和会通[J].世界宗教研究,1996(1):49-62. 被引量:2
  • 3谢和耐著,耿昇译.《中国与基督宗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181-188页.
  • 4艾儒略.《三山论学记》,吴相湘编.《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第一册,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0年,第440-442,444页.
  • 5艾儒略等.《口铎日抄》,卷4"答太极为元质而非天主故古人不祭太极",钟鸣旦,杜鼎克(Adrian Dudink)编.《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七册,台北:利氏学社,2002年,第258-260页.
  • 6叶向高.《说类》,"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3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2-3页.
  • 7叶向高.《西学十诫初解序》,《苍霞余草》,卷五,页二十二,《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25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449页.
  • 8《苍霞余草》,卷五,页二十四-二十五.
  • 9谢方校释.《职方外纪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13-14页.
  • 10《明史》,卷二百四十"叶向高传",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6238页.

共引文献37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