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构建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扩展和研究区域的扩大,空间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已成为认识文化、追溯历史,认识文化遗产时空分布规律,建立文化遗产信息管理系统,再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启了全新的科技之窗。本文从新媒体视域下分析了空间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及发展。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4期158-159,共2页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基金 201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11B022) 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项目(1251211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杜志强,李德仁,朱宜萱,朱庆.基于3DGIS的木构建筑群三维重建与可视化[J].系统仿真学报,2006,18(7):1884-1889. 被引量:21
  • 2鲍克思著.地理信息系统与文化资源管理:遗产管理者手册[M].胡明星,董卫,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 3Needham Joseph.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Vol. 4: Physics and Physical Technology, Patr Ⅲ: Civil Engineering and Nautic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1.
  • 4单霁祥.群策群力,步调一致,科学编制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EB/OL]//在大运河遗产第一阶段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12-01].http://blog.sina.com.cn/dyhzgc.
  • 5谭徐明.京杭运河文化遗产特性与构成[C]//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论文集.国家文物局文物与考古司,无锡市文化遗产局,2009:71-82.
  • 6张廷皓,于冰.京杭运河水运、水利工程及其遗址特性讨论[C]//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论文集.国家文物局文物与考古司,无锡市文化遗产局,2009:90-103.
  • 7Refsland S T, Ojika T, Stone R. Virtual Heritage: Breathing new life into our ancient past[J]. Multimedia, IEEE. 2000, 7(2).
  • 8Li D, Zhu Y, Du Z, et al. Virtual Tang-style Timber- frame Building Complex [C]. Hangzhou, China: 2006.
  • 9樊锦诗,吴健.敦煌石窟[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 10毛锋,聂跃平,陈述彭.伟大的生态文明工程——对中国大运河遗址的再认识[J].地球信息科学,2008,10(4):511-519. 被引量:6

共引文献71

同被引文献73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4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