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职教论坛》
2000年第2期63-63,共1页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4
-
1屠明星.国外职业教育:在工作与大学间灵活穿梭[N].新京报.2007-05-22.
-
2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2000,29(6):57-64. 被引量:139
-
3江伟.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新理念[J].教育与职业,2001(3):46-47. 被引量:24
-
4石伟平.STW:世纪之交美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的抉择[J].全球教育展望,2001,30(6):71-76. 被引量:63
-
5姜大源.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J].职教论坛,2002,18(3):16-18. 被引量:53
-
6陈维嘉.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与政府行为的调整[J].教育研究,2003,24(2):28-33. 被引量:34
-
7李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规与政策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4):13-15. 被引量:40
-
8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7):18-20. 被引量:104
-
9潘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7):64-65. 被引量:30
-
10黄春麟.美国社区学院热门专业管窥[J].比较教育研究,2003,24(7):23-2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吴英成.错位布局 星级评定 非均衡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11):49-50.
-
2刘洪一.“官校企行”四方联动 “产学创用”立体推进--关于高职教育有效运行机制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7(3):115-120. 被引量:54
-
3韩浩,蔡东伟.论高职教育创新的动力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3):88-89. 被引量:6
-
4齐莹.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257-257. 被引量:1
-
5孙卫东,宋砚清.文工交融——一种新型的高职教育模式[J].成人教育,2010,30(3):24-25. 被引量:1
-
6宗颖.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0(11):34-37. 被引量:3
-
7周明.评估视野中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对江苏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研究[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1(3):20-22. 被引量:5
-
8马晓静.探求开放教育“产学致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4):23-25. 被引量:1
-
9孙峰.境外院校开展海外实习综述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27(36):87-91. 被引量:18
-
10赵越,韦鹏.高职院校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动合作机制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2,32(5):24-25.
-
1周加仙.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0(4):59-60. 被引量:7
-
2袁放,任玲.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的长效机制[J].科学咨询,2010(20):94-95.
-
3袁放,任玲.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的长效机制[J].科学咨询,2017(1):9-10.
-
4范秋芳.美国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J].中国成人教育,2000(4):53-54.
-
5徐阳.美国企业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J].教育与职业,1995(8):39-39.
-
6常波.美国企业的管理培训[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9(4):25-27.
-
7杨红霞.美国企业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J].北京成人教育,2001(11):32-33. 被引量:4
-
8邓志新,万守付.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7):68-72. 被引量:22
-
9黄日强,邓志军.国外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介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5):52-55. 被引量:3
-
10周昆.试析构建现代学徒制的几个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2016(4):15-18.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