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消解”与“常态”——90年代以来历史剧创作的理论状态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于近三十年来大陆的历史剧创作,以及文革结束以来传统的历史剧理论的突破,已经有了数量众多的研究论文。但是这些论文虽论述了突破,却不能说明突破以后的创作和理论是什么状态。本论文试图说明当正统史剧观被突破,大批历史剧作家走入自由的创作天地之后,中国的历史剧创作和理论处于什么状态。
作者 陈丽芬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2,共5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5页.
  • 2[德]莱茵.《汉堡剧评》,张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100页.
  • 3郭沫若.《我是怎样写(棠棣之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郭沫若专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编,1979年版,第90页.
  • 4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郭沫若专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编,1979年,第63页.
  • 5谭霈生.中国当代历史剧与史剧观(中)[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5(1):4-22. 被引量:9
  • 6罗怀臻.漫议“新史剧”[J].剧本,1997,0(7):48-4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7

同被引文献18

  • 1郑怀兴.关于历史剧创作(续)[J].剧本,2000(5):55-58. 被引量:3
  • 2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 3Trussler, S. Edward Bond [M]. Harlow:Longman, 1976.
  • 4Spencer, J. S. Dramatic strategies in the plays of Edward Bond[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 5Nightingale,B. The bourgeois bard [J]. New Statesman, 1973, (3) :779-784.
  • 6Hay, M. and Philip, R. Bond: A Study of His Plays [M]. London: Eyre Methuen, 1980.
  • 7Brown, P. Bingo: Review by Peter Brown [EB/OL]. http: //www.londontheatre.co.uk/londontheatre/reviews/bin- go2012.htm.
  • 8Bond, E. Plays: Three [M]. London: Methuen, 1987.
  • 9Hay, M. and Philip, R. Edward Bond: A Companion to the Plays [C]. London: Theatre Quarterly Pubhcations, 1978.
  • 10Worthen, J. Endings and beginnings: Edward Bond and the shock of recognition [J]. Educational Theatre Journal, 1975, (4): 466-479.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