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消解”与“常态”——90年代以来历史剧创作的理论状态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于近三十年来大陆的历史剧创作,以及文革结束以来传统的历史剧理论的突破,已经有了数量众多的研究论文。但是这些论文虽论述了突破,却不能说明突破以后的创作和理论是什么状态。本论文试图说明当正统史剧观被突破,大批历史剧作家走入自由的创作天地之后,中国的历史剧创作和理论处于什么状态。
作者
陈丽芬
机构地区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12,共5页
关键词
正统史剧观
消解
常态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25页.
2
[德]莱茵.《汉堡剧评》,张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版,第100页.
3
郭沫若.《我是怎样写(棠棣之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郭沫若专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编,1979年版,第90页.
4
郭沫若.《历史·史剧·现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郭沫若专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编,1979年,第63页.
5
谭霈生.
中国当代历史剧与史剧观(中)[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5(1):4-22.
被引量:9
6
罗怀臻.
漫议“新史剧”[J]
.剧本,1997,0(7):48-4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7
1
杜莹杰.
论历史电视剧镜像中的审美现代性[J]
.电影评介,2007(20):1-3.
被引量:1
2
陈娇华.
对20世纪90年代后历史小说创作的审美新变考察[J]
.广西社会科学,2006(3):142-146.
3
刘泰然.
视觉的辩证法:“可见的”与“不可见的”——中国诗学的视觉意识之考察[J]
.浙江学刊,2008(3):93-99.
4
刘晓军.
“稗史”考[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28-33.
被引量:6
5
陈伯海.
怎样才是“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论审美态度及其性能[J]
.学术月刊,2010,42(8):116-125.
被引量:4
6
吴剑.
从京剧《曹操与杨修》看历史剧艺术形象的人性深度[J]
.戏曲艺术,2010,31(4):83-89.
7
毕日生.
阿兰·巴丢“内美学”思想初探[J]
.文艺理论研究,2011(6):53-60.
被引量:4
8
韦玺.
动“情”的曹丕——新编历史剧《七步吟》中人文精神的塑造[J]
.歌海,2013(1):76-79.
9
张均.
《红楼梦》“悲剧”说辨议[J]
.学术研究,2016(5):7-13.
10
胡峰.
戏仿:网络诗人的“圆梦”方式与文化消费手段[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5):53-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8
1
郑怀兴.
关于历史剧创作(续)[J]
.剧本,2000(5):55-58.
被引量:3
2
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
Trussler, S. Edward Bond [M]. Harlow:Longman, 1976.
4
Spencer, J. S. Dramatic strategies in the plays of Edward Bond[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5
Nightingale,B. The bourgeois bard [J]. New Statesman, 1973, (3) :779-784.
6
Hay, M. and Philip, R. Bond: A Study of His Plays [M]. London: Eyre Methuen, 1980.
7
Brown, P. Bingo: Review by Peter Brown [EB/OL]. http: //www.londontheatre.co.uk/londontheatre/reviews/bin- go2012.htm.
8
Bond, E. Plays: Three [M]. London: Methuen, 1987.
9
Hay, M. and Philip, R. Edward Bond: A Companion to the Plays [C]. London: Theatre Quarterly Pubhcations, 1978.
10
Worthen, J. Endings and beginnings: Edward Bond and the shock of recognition [J]. Educational Theatre Journal, 1975, (4): 466-479.
引证文献
2
1
夏延华.
《赢了》的新历史主义创作与启示——爱德华·邦德笔下的莎士比亚形象释读[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74-79.
2
陈丽芬.
新编历史剧创作对传统史剧观的突破[J]
.民族艺术研究,2023,36(2):24-32.
1
马建华.
文的自觉 美的追求——一种理想的史剧观兼论郑怀兴的历史剧[J]
.剧本,2000(10):35-39.
2
陈丽芬.
论历史剧创作中“正统史剧观”理论的形成及影响[J]
.戏剧文学,2014(10):47-52.
被引量:1
3
冯红.
从郭沫若的历史剧观其乐观主义的悲剧观[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89-91.
被引量:1
4
刘忠诚.
论史剧观与史剧类型[J]
.剧本,2001(1):40-44.
被引量:2
5
杨雪.
游移于历史、现实与艺术之间——论陈白尘的历史剧理论[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4):67-70.
被引量:1
6
牛鸿英,白新绘.
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人物语言[J]
.枣庄师专学报,2000,17(6):33-36.
7
宋宝珍.
郭沫若的史剧观与唯美-阐释学批评[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85-90.
被引量:1
8
张启莲.
从红箫与红娘的比较看郭沫若的史剧观[J]
.绥化学院学报,1996,20(3):35-37.
9
杨菲.
郭沫若的史剧观及其历史剧的美学风貌[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79-82.
10
孙书磊.
20世纪历史剧争论之检讨[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3-138.
被引量:9
戏剧文学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