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精神培育:高校德育的应有向度 被引量: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校德育坚持公共精神培育这一应有向度,不仅有助于改善德育工作的效果,同时也是社会生活领域分化为"公共性"与"私人性"的现实要求,对于高校实现自身的人才培养职能,以及促进整个社会公共精神的构建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高校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德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展对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高校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应坚持公共价值取向与尊重个体利益的平衡,坚持培育公共意识与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并重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育学生公共精神的目的。
作者 徐锋华 赵飞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4-217,共4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sk2012001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5

  • 1衣俊卿.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1994(2):115-127. 被引量:100
  •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 3.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7.
  • 4威廉·W·弗兰克纳.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47.
  • 5[美]科尔伯格 杜里尔.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A]..教育学文集·德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16.

共引文献86

同被引文献49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3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