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俗复兴与公民社会相联结的可能性——古典理想与后现代思想的对话 被引量: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并行地发生了两场后来彼此相遇的"后现代事件",其一是发生于民间社会的"民俗复兴",其二是发生在民间文学-民俗学界的"范式转换",当二者终于因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田野研究"而直接照面,它们各自最初并不明确的实践意义就通过双方的对话而逐渐显现出来,即:"民俗复兴"是世界范围内的后现代语境中,普通民众借助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化差异性的承认而不自觉地表达的争取自由、平等权利的普遍性要求;而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的"范式转换"则并非仅仅是后现代知识氛围中马林诺夫斯基式的从文本研究到语境研究的认识方法论转型,同时也是从对"个体的人"的遮蔽到对"人的自由"之祛蔽的必然性论证,因而是自觉地践行的先验论即实践目的论转向。由此"民俗复兴"与民间文学-民俗学"范式转换"之间共同的实践目的(意义),就合逻辑地推导出"公民社会"的"古典理想"这一"未完成的现代性方案"(哈贝马斯),而康德启蒙哲学的"自由"理念(作为判断力范型),则为"民俗复兴"在实践上的合法性,以及"民俗复兴"(作为经验事实)与"公民社会"(作为先验理想)之间的先天综合在理论上的合理性,提供了辩护的可能。
作者 吕微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18-33,共16页 Folklore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8

  •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基础文件汇编》,外文出版社,2012年,第9页.
  • 2高丙中:《知识分子、民间与一个寺庙博物馆的诞生--对民俗学的学术实践的新探索》,收入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77页.
  • 3高丙中,袁瑞军主编:《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的"导论",收入高丙中:《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07-319页.
  • 4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收入高丙中:《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民俗学的路径》,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21-250页.
  • 5陈泳超:《作为地方话语的民间传说》.
  • 6高丙中,马强:《传统草根社团迈向公民社会的历程:河北一个庙会组织的例子》,原载高丙中,袁瑞军主编:《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7高丙中,马强:《传统草根社团迈向公民社会的历程:河北一个庙会组织的例子》,收入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64页.
  • 8《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
  • 9高丙中;《一座博物馆一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收入高丙中:《民间文化与公民社会--中国现代历程的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93-306页.
  • 10高丙中:《"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收入高丙中:《日常生活的文化与政治--见证公民性的成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299页.

二级参考文献29

同被引文献176

二级引证文献8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