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5期54-57,共4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145
1 贾根良,李家瑞.美国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对我国的启示[J] .江西社会科学,2021(1):28-38. 被引量:6
2 颜光华,陈福添.网络组织研究述评[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6,15(6):1-5. 被引量:1
3 唐三阳,田金信,李捷.区域R&D投入与GDP增长关系及差异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527-530. 被引量:3
4 苏振华.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化与一体化[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1,16(2):31-35.
5 裴学敏,陈金贤.论知识资产对合作创新的影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1):50-54. 被引量:5
6 张勇,王晓东.面向技术复杂性创新组织——复杂网络组织[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8):10-12. 被引量:1
7 翁瑾,李文亮,杨开忠.法国规制学派的理论及其在区域经济学上的应用[J] .当代财经,2004(10):75-77. 被引量:2
8 周志家.网络化:孵化器发展的必然趋势[J] .未来与发展,2004,25(3):12-14. 被引量:2
9 程乐砚.企业并购和企业战略联盟的边界确定理论[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4(6):18-21. 被引量:3
10 赵民杰,刘松博.网络组织模式内涵研究[J] .兰州学刊,2004(6):144-146.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9
1 谢章澍,许庆瑞.论全面创新管理发展及模式[J] .科研管理,2004,25(4):70-76. 被引量:27
2 朱有为,徐康宁.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效率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6(11):38-45. 被引量:616
3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 多纳德·海,海里克·莫瑞斯.产业经济学与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5 Schumpeter, Joseph.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M ]. London: Georage, 1943.
6 Arrow. 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Invention in National Burean of Economic Research. The Rate and Direction of Invention Activeity [ M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2.
7 Acs Z J,Audretsch D B. Innovation in Large Finn: An enpirical ananlysis [ J ]. Amer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8 (4) :678 - 690.
8 戴魁早.中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单位根及面板协整的实证检验[J] .开发研究,2011(1):56-60. 被引量:5
9 孔令丞,杨玉音,刘国江.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研究[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0,22(5):6-9. 被引量:1
1 科学技术经济之间关系的计量研究课题组.R&D能力企业内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 .中国工业经济,1998(4):67-71. 被引量:11
2 骆品亮.R&D机构的企业内化与激励[J] .上海经济研究,1997,9(11):50-54.
3 严中华.关于我国R&D机构企业内化问题的探讨[J] .科研管理,1995,16(5):37-43. 被引量:3
4 郑士贵.关于我国R&D机构企业内化问题的探讨[J] .管理观察,1996,0(4):34-34.
5 刘友金.R&D能力企业内化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途径[J] .高科技与产业化,1998,4(3):12-15. 被引量:1
6 刘爽.工会在劳资关系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1S):103-103. 被引量:1
7 丁哲民,戴友良,丁昌盛.三资企业“内化”问题与防治[J] .企业活力,1995(2):22-24.
8 陈通晓.企业取代市场节约了什么成本[J] .财会通讯(下),2012(6):105-107.
9 杨晓光.开发组织学习能力 提高企业可持续性竞争力[J] .科学咨询,2009(5):25-26.
10 郭小莉.R&D能力企业内化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J] .企业经济,1999,18(11):2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