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8,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6
-
1.《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56页.
-
2《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63页.
-
3斯宾诺莎.《伦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
-
4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M].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13、61页.
-
5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六.
-
6.《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M].北京和平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59
-
1刘彦生.直觉思维的内涵要素及其创新性质分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4(4):48-51. 被引量:2
-
2付洪.走出半人时代——对知识与道德的思考[J].道德与文明,2004(4):59-62. 被引量:9
-
3尹璐.论新时期人才政策的价值定位[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6):86-94. 被引量:3
-
4江凌.科学与人文的出版理念[J].出版发行研究,2004(12):38-41.
-
5李闽榕.关于公平与效率的争论及其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5(2):57-62. 被引量:15
-
6徐春根.试论庄子名利观[J].求索,2005(2):116-118.
-
7戴茂堂.和谐社会的个人之维[J].哲学动态,2005(3):11-13. 被引量:21
-
8詹福满,苗静.有限政府理论的宪政分析——以霍布斯、洛克为例[J].政治与法律,2005(3):33-36. 被引量:3
-
9盖勇,徐庆文.中国古代人性论与现代管理[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0-14. 被引量:1
-
10刘献君.深刻认识和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5):19-23. 被引量:41
同被引文献20
-
1肖群忠.浅论知识与道德的统一[J].求索,1984(6):75-79. 被引量:2
-
2李兰芬.试论知识与道德的交互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20-24. 被引量:3
-
3方朝晖.知识、道德与传统儒学的现代方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5(3):80-90. 被引量:13
-
4周晓静,朱小蔓.知识与道德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6,35(6):23-27. 被引量:20
-
5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3-15.
-
6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板社,1980,59,59,244,136.
-
7何杨勇.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探讨[J].浙江学刊,2008(3):218-221. 被引量:3
-
8刘兵.人类自在的天性——关于科学与艺术之关系的一些思考[J].作家,2001,0(5):77-80. 被引量:1
-
9刘万海.以善致善:教学道德性论题的儒学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40(3):17-22. 被引量:14
-
10陈继红.知识与道德的安顿——《论语》论“学”的内在逻辑线索探微[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5(4):118-126.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24
-
1葛崇勋.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路径探析[J].学园,2020(16):3-4.
-
2余淑贞.让核心素养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拔尖[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240-242.
-
3刘东升.让开放题引领开放的数学教学[J].中学数学(初中版),2017,0(2):3-5. 被引量:8
-
4刘才云.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辨识特征眺望远方——对一份七上期末卷的赏析与思考[J].中学数学(初中版),2017(2):65-67. 被引量:1
-
5张铭凯,靳玉乐.论立德树人的实践逻辑与推进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20(8):7-13. 被引量:32
-
6赵富学,唐东阳,杜红伟.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特征、培育机理及促进向度[J].体育学刊,2020,27(6):82-89. 被引量:23
-
7林云芳.综合实践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学苑教育,2020(29):11-12.
-
8李建华.论大数据时代高校德育之立德树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3):39-43. 被引量:6
-
9付成玉,黄威荣.少儿编程教育的实施困境与突围路向[J].教学与管理,2021(18):19-22. 被引量:3
-
10王鹏辉.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路径与展望——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1,41(4):108-116. 被引量:1
-
1温朔雁.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学[J].经济问题,1986(8):62-62.
-
2柴之芳.科学研究是一项公益事业[J].科技导报,2017,35(1):9-9. 被引量:2
-
3闫恩虎.知识经济与人文精神[J].惠州大学学报,2001,21(2):13-17.
-
4朱嘉明,黄江南.论世界性的科学技术革命[J].世界经济,1984,7(4):1-8.
-
5严桂林.苏联经济理论界动向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1984(11):58-59.
-
6王志强.现代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49(3):37-40.
-
7于海斌.欧洲科技管理体制带给我们的启示[J].科技信息(山东),2004(12):46-47. 被引量:1
-
8杨科崇.浅析计量是促进和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手段[J].计量与测试技术,1998,25(2):41-43.
-
9尤·波舍霍诺夫,江兴俊.科学活动与社会实践[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5(2):20-22.
-
10刘诗白.论科学进步与科学劳动的性质[J].江汉论坛,2002(8):17-2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