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类型化文体谱系概念,非虚构性无疑是非虚构文学的基本特性。但从哲学、美学乃至文艺学立场观察",非虚构"作为文学叙事策略,与通常所说的文学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间性特征和互文效应,这保证了非虚构叙事文学伦理上的合法性。迎着扑面而来的全球性非虚构写作浪潮,清醒认识非虚构原则在文类生成过程中的伦理依据及其限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非虚构文类既有认知的理论矫正,不仅有利于厘清长期困扰我们的混乱思维,而且有望解放非虚构文学创作的生产力,进而创新并优化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生态。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3,共11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