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包括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理论依据。
作者
冯海发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1,共8页
Study & Exploration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发展问题
对策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78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农业部信息中心.农业信息分析与研究,1998,(24).
2
我国农业基本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
.中国农村经济,1999(9):38-42.
被引量:8
3
杜鹰.农民要增收须有新思路[N].经济日报,1999-01—13.
4
胡鞍钢.
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J]
.管理世界,1998,14(4):47-63.
被引量:44
5
冯海发.
经济发展与反哺农业[J]
.学习与探索,1995(6):4-16.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团体著者,人民日报,1998年
2
团体著者,中国劳动报,1998年
3
杨宜勇,199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998年
4
周其仁,城市就业调整与宏观经济政策研讨会,1997年
5
团体著者,经济日报,1997年
6
周才裕,人民日报,1997年
7
杨宜勇,失业冲击波.中国就业发展报告,1997年
8
周其仁,--望,1997年,3期,12页
9
团体著者,星岛电子报,1997年
10
团体著者,中国统计年鉴,1997年,143页
共引文献
78
1
李俊霞.
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在我国劳动关系调节中的重要性分析[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2):62-64.
2
邵芬.
关于社会救济立法的思考[J]
.现代法学,1999,21(5):103-107.
被引量:5
3
赵建国.
我国城镇实际失业情况分析[J]
.统计研究,1999,16(S1):251-254.
4
郭庆松,何敏常.
试论失业的存在形式[J]
.江淮论坛,1999(6):10-15.
5
'98社会学:研究进展状况与热点难点问题[J]
.社会学研究,1999(1):112-127.
被引量:3
6
曾昭宁.
论我国经济“滞胀”的成因及对策──以1994~1995年为例的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0(2):3-12.
7
丰烨.
长春市县域工业项目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当代生态农业,2013,22(Z2):159-163.
8
王万山.
中国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的后果及其化解[J]
.调研世界,2004(10):9-12.
9
郭庆松.
当代中国城镇失业问题及其治理[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1(3):84-94.
被引量:1
10
仉建涛,郑秀峰.
论中国农业产业利益与金融利益的对接[J]
.当代经济研究,2004(12):36-4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3
1
许经勇.
市场化、国际化形势下的我国农业保护与振兴对策[J]
.社会科学研究,1999(6):43-50.
被引量:19
2
卢锋.
粮食禁运风险与粮食贸易政策调整[J]
.中国社会科学,1998(2):32-47.
被引量:41
3
李瑾.
“入世”与中国农业发展对策[J]
.理论与现代化,2000(8):16-18.
被引量:1
4
张汉林.
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997(3):8-12.
被引量:2
5
李建军.
提高农民收入 振兴农村经济[J]
.求是,1995(23):26-29.
被引量:3
6
陈耀邦.
正确认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
.时事报告,2000(5):8-19.
被引量:3
7
韩俊.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J]
.新视野,2001(1):31-34.
被引量:45
8
张正宪.
求解农民问题[J]
.时事资料手册,2000(4):10-13.
被引量:2
9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收入增长、就业转移、城镇化推进[J].管理世界,1999,1.
引证文献
7
1
谢曙光.
关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0(4):84-86.
2
黄东风,张师荣.
加速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入世”后我省农业的竞争力[J]
.福建农业科技,2000,31(S1):91-93.
3
戚德臣.
提高农民收入的路径选择[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5):51-52.
4
郭延英.
新时期我国农业保护问题探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80-15182.
被引量:2
5
陈文强.
我国农村市场化的障碍性因素及对策分析[J]
.经济师,2001(8):60-60.
被引量:1
6
车 鸣.
劳动力转移:当前农村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J]
.现代经济探讨,2002(3):52-54.
被引量:3
7
车鸣.
劳动力转移:当前农村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J]
.贵州社会科学,2002(1):15-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冯惠娜.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J]
.技术与市场,2005(05A):64-64.
2
文正东.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的意义[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8):115-117.
被引量:1
3
王素萍.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J]
.现代企业文化,2010(29):21-22.
4
袁思宏,钟清辉,罗美梅,刘壬英,刘展彬.
梅州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J]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216-216.
被引量:1
5
沈东.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J]
.知识经济,2014(15):74-74.
被引量:2
6
王欣.
“忠于宪法”用法治方式推动农业农村工作[J]
.农家参谋,2017(9Z):2-3.
7
李恒.
试论农村市场的性质[J]
.农村经济,2003(12):56-58.
被引量:1
8
杨莎莉,丁福云.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分析[J]
.农村经济,2004(6):71-73.
被引量:4
1
高洁.
对县域经济和“三农”问题的几点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04,19(F12):116-120.
被引量:15
2
姚於康.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2008,25(21):82-84.
被引量:1
3
曾曾.
对完善农发行职能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考[J]
.新疆金融,2005(12):56-59.
4
董慧萍.
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
.商业时代,2009(20):64-65.
被引量:2
5
刘辉,苏洋.
“三农”问题的思考[J]
.乡镇经济,2004,20(3):14-15.
被引量:1
6
李淑娥.
转型升级是地勘单位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J]
.中外企业家,2016(5X).
被引量:3
7
史继花.
浅析煤、电产业的合赢发展前景[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2):73-73.
8
王淑青.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探析[J]
.现代交际,2013(12):96-96.
9
高欣.
加强农村经济宏观调控的若干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10):2-2.
10
刘英豪.
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研究[J]
.水能经济,2016,0(2):87-87.
被引量:2
学习与探索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