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股东掏空的文献存在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往往集中于关注被掏空方,对掏空方(控股股东)的关注严重不足,仅仅是简单地从一些静态的结构特征(如家族、国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等)去刻画其动机,这在很大程度限制了该文献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本文在国内首次基于掏空方的财务状况这一动态的、更直接的视角分析其掏空行为,并实证检验各种常见的治理机制在公司处于非正常状态(即大股东面临财务困境时)的有效性问题。借助1999~2008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关于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的2637个独特财务数据并定量判定其财务状况,本文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面临财务困境时,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非法资金占用行为异常明显,显示其强烈的掏空动机;此时各种治理机制在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系统性差异:法制监管的治理作用非常明显,且不受其他治理因素的影响,外部审计、大股东所有权和董事持股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其他治理机制(其他股东制衡和独立董事比例等)均未奏效。
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7-168,共12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02057
71002058
71272199
71272198)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09年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09wkpy17)
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训项目"的资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