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以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层次,一直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为切入点,对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剖析,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求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
作者
杨萍
杨柳
王莹
机构地区
长春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学院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8-100,共3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Teachers Coliege
基金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ZC12063)
长春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
关键词
研究生
培养模式
创新
研究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张晓东.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提高我国研究生的研究能力[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2):74-78.
被引量:2
2
张乐天.
当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问题及思考[J]
.大学(研究),2007(5):90-94.
被引量:26
3
叶耀东.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J]
.中国校外教育,2009(S5):175-176.
被引量:6
4
林小星.
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籍管理体系[J]
.继续教育研究,2011(4):37-39.
被引量:8
5
周启海,李燕,普布卓玛.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方法[J]
.经济导刊,2010(6):80-81.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赵风.
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2):81-83.
被引量:10
2
李国栋,汪爱勤,扈国栋.
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若干问题的几点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3):12-13.
被引量:8
3
别敦荣,陈亚玲.
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J]
.教育研究,2005,26(11):49-54.
被引量:21
4
李盛兵.
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之反思[J]
.教育研究,2005,26(11):55-58.
被引量:26
5
侯彦芬.
论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选择[J]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2006,0(1):24-26.
被引量:3
6
王玉敏,许璟.
新形势下高职院学籍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4):58-60.
被引量:7
7
叶健.
试论高职院校学生学籍预警机制的构建[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6):71-73.
被引量:9
8
廖琼.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2008(11):260-261.
被引量:5
9
武毅英.
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现状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8,29(9):65-70.
被引量:52
10
刘岩,王怡.
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思考[J]
.中国冶金教育,2008,13(6):52-5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2
1
金志民,杨春文,刘铸,李殿伟,赵玥琪,郝婧玮.
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科教导刊,2014(11):26-27.
被引量:3
2
潘秀红.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
.消费导刊,2008,0(12):146-146.
3
张静,刘占德,杨春雷,布都会.
优化师生关系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关键[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61-65.
被引量:40
4
王刚,崔一梅,陈建成.
新形势下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
.科技与管理,2008,10(4):112-115.
被引量:23
5
邵伟志,郭亚旎.
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J]
.新西部(理论版),2009(2):134-134.
被引量:2
6
牛换霞.
新形势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探析[J]
.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64-66.
被引量:7
7
刘宇贤.
对我国当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反思与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6):68-70.
被引量:14
8
张苏媛.
中国和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和借鉴[J]
.学理论,2011(23):189-190.
被引量:3
9
李玲玲.
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谈高层次人才培养[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1):83-85.
被引量:4
10
杨乔清,李阿利,朱耀武.
促进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几个核心问题[J]
.中国农业教育,2011,12(6):22-25.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9
1
俞科静,刘景艳,李晓强,王统斌,卢雪峰,陈坤林.
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纺织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2):216-218.
被引量:8
2
张万红.
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25-28.
被引量:39
3
刁承湘.
一流医科大学与研究生教育[J]
.医学教育探索,2004,3(4):5-8.
被引量:12
4
何云辉,罗鹂.
研究生焦虑现象及其诱因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06,14(1):52-53.
被引量:5
5
张新厂,钟珊珊.
“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57-60.
被引量:57
6
梅洁.
微时代微传播[J]
.新闻传播,2012(7):189-189.
被引量:7
7
曾思远.
研究生教育中的“内卷化”现象初探[J]
.煤炭高等教育,2013,31(2):85-87.
被引量:3
8
杨依忠,鲁迎春,吴春艳.
学科交叉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8(33):69-70.
被引量:13
9
吴雪飞,温晶,刘彦伯,陈海潮.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4):75-78.
被引量:7
10
李蔚,陈江华,张峥嵘.
基于多学科交叉的经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科技视界,2020(20):54-5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徐东卫,郭雨昕,郭晓琴,关莉.
材料类研究生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2):99-101.
2
陈娜,王哲谦.
研究生“隐性辍学”问题的若干思考[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33(9):133-136.
3
杨萍,许文伯.
关于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实施分类培养的思考——以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为例[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5):142-144.
1
第二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获奖教师风采[J]
.语文教学研究,2013(3).
2
和谈.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小论文的选题和写作[J]
.中国研究生,2014(6):30-31.
3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J]
.学术月刊,2006,38(11).
4
傅承洲.
来函照登[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3):122-122.
5
辽大学人[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2).
6
黄竹胜.
法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若干问题探讨[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5):112-113.
7
王志远,陈武凡,何明娥.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42-43.
被引量:11
8
孔冉.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谈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与课程改革——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15):40-41.
被引量:1
9
戴先凤.
试析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8):78-79.
被引量:2
10
肖瑞峰教授[J]
.浙江人事,2006(10):27-27.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