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出处
《大气环境》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18,共5页
同被引文献96
-
1张茂栓,姚仁太,张志勇,乔清党,郝宏伟.大气边界层风洞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z1):29-34. 被引量:1
-
2杨继东,侯晓军.灰色关联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1993,11(3):58-61. 被引量:43
-
3黄冬梅,李峻慕,金波.运用物元分析法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J].山东环境,2000(2):16-17. 被引量:2
-
4乔樵.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J].国土资源,2004(12):36-39. 被引量:1
-
5赵克勤.集对分析及其初步应用[J].大自然探索,1994,13(1):67-72. 被引量:294
-
6冯玉国.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局势决策法[J].环境科学学报,1994,14(4):426-430. 被引量:31
-
7陈德明,李祚泳.大气环境质量的物元分析评价法[J].环境科学研究,1994,7(2):24-28. 被引量:19
-
8李祚泳,邓新民.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J].重庆环境科学,1994,16(6):37-40. 被引量:7
-
9夏军.区域水环境质量灰关联度评价方法的研究[J].水文,1995,14(2):4-10. 被引量:42
-
10冯玉国.环境质量灰色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1995,21(2):47-5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4
-
1罗厚枚,王宏康.用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4,20(2):197-203. 被引量:17
-
2石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水环境评价[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6,26(3):235-239. 被引量:8
-
3彭馥艳,丁辉,赵源.基于RBF网络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6,13(5):154-155. 被引量:9
-
4王国平,杨洁,王洪光.大气环境质量属性识别理论评价模型及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0):179-182. 被引量:8
-
5肖新平.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及其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进展,1997,5(4):56-62. 被引量:31
-
6郭绍英,张江山,郑育毅.集对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工程,2009,27(4):113-116. 被引量:18
-
7纪桂霞.大气环境质量的等效数值评价法[J].环境工程,1999,17(6):58-59. 被引量:13
-
8周更明,黄银春.苍溪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实例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1(3):8-13.
-
9陈春飞,王小红.矿区大气质量现状及评价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2(1):58-59.
-
10王郁平,孙中党,王丰.物元综合评判模型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河南科学,2000,18(1):78-8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65
-
1武永峰,马瑛.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z2):5-7. 被引量:12
-
2李祚泳,张正健,党媛.空气质量评价的参数化多元组合算子模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7):186-190. 被引量:2
-
3张建峰.紫金煤矿3204工作面作业环境安全评价[J].山西煤炭,2012,32(4):75-78. 被引量:3
-
4马艳琴.改进的灰色聚类关联分析法在大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2):63-66. 被引量:6
-
5丁卉,刘永红,曹生现.基于模糊-灰色聚类方法的城市空气质量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36(S2):374-379. 被引量:27
-
6严修儒.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发展[J].贵州环保科技,2004,10(2):24-26. 被引量:5
-
7王陆军,廖晓芬.宝鸡市大气环境质量分析与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1):140-143. 被引量:8
-
8袁东,付大友,袁基刚.聚类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7(3):169-175. 被引量:10
-
9王陆军,廖晓芬.宝鸡市大气环境质量分析与综合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154-157. 被引量:17
-
10李德禄,张元勋,李爱国,王荫淞,张桂林,李燕.冬季上海吴淞地区大气颗粒物PM10的元素主成分分析[J].核技术,2005,28(2):109-112. 被引量:15
-
1李少敏,陈卫玉.灰色聚类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2):299-300.
-
2付利华,朱百鸣.用灰色聚类法评价大气环境质量[J].环境与开发,1994,9(4):358-360. 被引量:7
-
3王金生.灰色聚类法在土壤污染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保护,1991,10(4):169-172. 被引量:22
-
4付秀明.灰色聚类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水文,1993,12(5):42-44. 被引量:1
-
5熊德琪.改进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应用[J].环境工程,2000,18(2):61-63. 被引量:9
-
6聂文蕊.武汉市大气环境评价及防治规划措施[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32(4):205-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