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阿垅(1907-1967),文艺理论家、"七月派"诗人、军人。原名陈守梅,又名陈亦门。作为"胡风集团"的骨干分子,在1980年后层出不穷的"胡风集团"相关材料中,对阿垅的研究较为单薄,且多作为胡风案件的附庸。在历史中"失声",或与其狱中早逝、妻子早亡不无关系。作为反胡风运动的祭旗,"小人物"阿垅的命运随着两篇文论的发表而改变,让人扼腕叹息。一、因文"获罪"和批判的发端1949年,阿垅参加了第一届文代会,标志着他将以新的文人身份迈入新中国。早在30年代初,阿垅就多以笔名"S·M"发表诗歌等作品。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19-27,共9页
Yangtze Jiang Literary Review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制度史"研究阶段成果
项目批准号11&ZD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