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与善的融合——通往德性之路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与善同真一样都是人类的天性。但追溯历史,美与善的关系却不是一直呈现出和谐的状态。不同阶段美与善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变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美与善逐渐由对立、相分走向了共通和融合。这种美走向善、善走向美的融合也为现代道德规划指明了方向,人类将通过美的教育与情感的教育救治自身、完善自身,在习得美的同时习得善,在救治自身的同时救治世界,最终成就和谐的人性和社会。
作者
罗超
机构地区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关键词
美与善
审美
情感
德性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54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4
1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7,38,73.
2
赵红梅,戴茂堂.文艺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9.
3
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M].台北:学生书局,1982:9.
4
[德]霍克海默 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5
[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M].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0.
6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M].蔡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8.
7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8
[美]桑塔耶那.美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9
邓以蛰.邓以蛰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
10
[德]康德 苗力田译.实践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共引文献
154
1
王海明.
利他主义新探[J]
.齐鲁学刊,2004(5):76-81.
被引量:9
2
李宝庆,李翠梅.
对话教学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6):21-23.
被引量:25
3
邱耀,刘厚周.
建设优美校园环境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
.江西教育科研,2004(11):20-20.
被引量:2
4
李昌舒.
从“意在象先”到“体无”——论王弼哲学的认识论及其美学意蕴[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3):92-96.
被引量:3
5
刘兰珍,饶德江.
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的贬损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3):368-373.
被引量:13
6
邹元江.
曹禺剧作七十年解读的困惑[J]
.戏剧艺术,2005(3):24-37.
被引量:10
7
刘亚利,张振.
两个命运相似的“小男人”——小钱得勒和方鸿渐的比较研究[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6(4):90-93.
8
陈绍芳.
论行为理性对“何然”的建构[J]
.社会科学家,2005,20(6):13-16.
被引量:1
9
高拂晓.
感性与理性之间——德国古典美学中的音乐美学之思[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4):55-61.
被引量:8
10
李昌舒.
郭象哲学与山水自然的发现[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2):134-14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4
1
何平.
马克思劳动创造美理论的现代意义[J]
.河北学刊,2007,27(3):12-15.
被引量:3
2
陈望衡.
审美与伦理的互补性[J]
.中州学刊,1989(3):81-84.
被引量:2
3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4
杜卫.体育与美育的关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3(3):32.
5
邓辉,刘红.
基于审美的教学设计[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9):3-5.
被引量:3
6
燕世超.
“劳动创造了美”质疑[J]
.社会科学辑刊,2011(6):209-212.
被引量:2
7
陈学明,毛勒堂.
美好生活的核心是劳动的幸福[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7(6):12-17.
被引量:44
8
陈翠玉.
有劳动能力城市低保人员“福利依赖”难题及其破解[J]
.探索,2016(2):116-122.
被引量:9
9
习近平.
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的回信[J]
.人民政坛,2018,0(5):1-1.
被引量:23
10
沈湘平,刘志洪.
正确理解和引导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8):125-132.
被引量:55
引证文献
3
1
常波,丁立福.
大学体育审美教学的意义与设计[J]
.体育科学研究,2014,18(4):84-86.
被引量:1
2
张艳.
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探[J]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1):38-41.
被引量:2
3
储成君.
理解劳动之美的四个维度[J]
.湖北社会科学,2020(12):12-1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李伟.
教学设计在大学体育的重要性[J]
.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84-84.
被引量:1
2
于跃明.
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问题探讨[J]
.丝路视野,2017,0(17):98-98.
3
周月.
李大钊的劳动观探析[J]
.今古文创,2021(44):49-50.
4
刘友女,王晓芳,李佳慧.
新时代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逻辑理路[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44(2):82-89.
被引量:5
5
庞跃辉,陈展.
现代城市道路审美文化彰显机理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2):132-140.
6
戴世琴.
解读当代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及培育问题[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8):17-18.
1
王炎平.
论道德回报及其合理性[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6):56-57.
被引量:2
2
白杨.
王阳明德性养成论探析[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57-59.
3
于志亮.
十字架之路[J]
.中国天主教,1990,0(3):49-50.
4
十三夜.
专注,是最好的修行[J]
.时代青年(悦读),2017,0(3):22-22.
5
学诚.
充分发挥佛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中国宗教,2005(10):23-24.
6
马雪影.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启蒙论争——兼论在现代性困境中重提中国的启蒙问题[J]
.齐鲁学刊,2012(4):59-63.
7
徐秋奇.
苦乐人生路[J]
.江西农业科技,2005(4):63-64.
8
张克政,范鹏.
冯友兰伦理思想的精神特质与理论旨趣[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4):142-149.
被引量:2
9
任志安.
康德:约伯的安慰者——康德论自然[J]
.学术交流,2001(6):26-30.
10
李小妮.
从“亲其师而信其道”看情感的教育作用[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2):101-103.
被引量:2
道德与文明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