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贤能政治:儒家政治哲学的一个面向——以《荀子》的论述为例 被引量: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春秋末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一般的说法是“礼崩乐坏”,事实上是国家形态和政治秩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原来建立在血缘和宗法基础上的分封制度逐渐解体,而诸侯国越来越趋向独立。在政治权力层面,则呈现为由相对独立的各级贵族政治向权威的分层系统转变。许倬云把这样的过程描述为“新型国家”的建立。在这个过程中,诸侯国的国君们逐渐削弱强宗巨室的政治权力,改为选派家宰去管理以前相对独立的封地。如此,贵族阶层逐渐失去其权力和责任,而改由一批职业性的官吏来处理行政事务,“而且君主也要很好地驾驭这些人以防止他们危及国君之位。为了提供这些官员,职业教育就成为了必需。在战国时期,这类新型国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拥有一批组织有序、训练有素的职业官吏”。(许倬云,第112页)
作者 干春松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7,共8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东方朔,2011年:《“先王之道”与“法后王”-苟子思想中的历史意识》,载《合理性之寻求:苟子思想研究·论集》,台大出版中心.
  • 2古籍:《苟子》,《孟子》,《左传》,《礼记》.
  • 3梁启雄.《苟子简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34页.
  • 4许倬云.《新型国家》,见《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第112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同被引文献77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2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