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改革之路——基于农民“乡-城”流动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农民劳动与收益挂钩,从而解决了农民自身的激励问题,但土地的小块均分却限制了规模化经营。农民的大量外出为土地流转方式提供了条件,继而为解决规模经济创造条件。但是,土地是农民的保障基础,在农民"乡-城"流动的模式下,政府示范的家庭联产制度才是实现规模经营的最佳途径。
作者 张领 成晨
机构地区 贵州财经大学
出处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4,共4页 Rural Economy
基金 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贵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编号:黔科合体R字[2010]LKC2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流动的共同体--农民与一个村庄的变迁研究"(编号:11CSH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李昌平.“争议新土改”[N].南方周末,2008-10-16.
  • 2腾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3Harri Englund. The Village in the City, the City in the Village: Migrants in Lilongwe [J]. Journal of Southern African Studies, 2002, (03).
  • 4Deborah Potts, Chris Mutambirwa, Rural-Ur- ban Linkages in Contemporary Harare: Why Migrants Need Their Land [J]. Journal of Southern African Studies, 1990, (02).
  • 5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6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 7斯科特著,程立显,刘建等译.农民的道义经济学[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1.
  • 8H·孟德拉斯著,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 9涂尔干著.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p.33-134.

共引文献95

同被引文献31

  • 1叶本乾.村庄精英:村庄权力结构的中介地位[J].中国农村观察,2005(1):45-51. 被引量:40
  • 2肖唐镖.农村宗族势力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关系[J].探索与争鸣,1998(7):15-17. 被引量:12
  • 3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
  • 4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
  • 5黄宗智著.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 6R·E·帕克.城市社会学[M].华夏出版社,1987年.
  • 7霍布斯.利维坦[M].商务印书馆,1985,72
  • 8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三联书店,2002.250.
  • 9Anne F. Thurston: Muddling Toward Democracy: Political Change in Grassroots China,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Peace.1998.
  • 10沟口雄山.中国的公与私·公私[M].郑静译,三联书店,2011: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