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岩溶地质的危害及处理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岩溶成因及其对工程的危害,并提出预防岩溶地质不良影响的相关技术措施,提高岩溶地质施工技术水平。
作者
程宝莲
机构地区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科技信息》
2013年第11期403-403,438,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岩溶地质
危害
措施
分类号
P642.25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朱真.
广西岩溶塌陷特征及防治对策[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2,29(3):75-76.
被引量:13
2
陈忠平.
岩溶区路基塌陷防治的灌浆技术[J]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2001,33(3):41-44.
被引量:8
3
母进伟,雷明堂,梁军林,石连富.
岩溶路基病害与处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J]
.中国岩溶,2005,24(2):89-95.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蒋小珍.
岩溶塌陷灾害数据库的建设[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z1):138-141.
被引量:6
2
蒋小珍,高金川,薛柳.
玉林市岩溶塌陷地理信息系统[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1):55-59.
被引量:6
3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
唐山市岩溶塌陷模型试验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8(S1):187-194.
被引量:24
4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
岩溶塌陷模型试验——以武昌为例[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3,4(2):39-44.
被引量:33
5
何宇彬,徐超.
论喀斯特塌陷的水动力因素[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20(5):39-42.
被引量:19
6
文沛溪.
岩溶路基塌陷与压浆加固处理[J]
.铁道建筑,1993,33(2):35-37.
被引量:2
7
赵国梁.
贵昆线岩溶路基病害勘察与设计[J]
.路基工程,1995(3):51-53.
被引量:4
8
地基处理手册编委会.地基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9
陈幸福.铜陵小街地区大面积地陷治理工程竣工报告[M].长沙:长沙矿山研究院,1993..
10
韦汉道.91全国注浆技术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广州,1991..
共引文献
61
1
徐湖林,姜明才,刘亚玲,邵国良.
浅析岩溶塌陷对公路的危害及其防治[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6(8):158-159.
被引量:6
2
母进伟,雷明堂,梁军林,石连富.
岩溶路基病害与处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J]
.中国岩溶,2005,24(2):89-95.
被引量:45
3
卢文哲.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病害与处治的探讨[J]
.山西建筑,2006,32(13):342-343.
4
刘恒.
贵州岩溶地基评价及处理[J]
.地球与环境,2006,34(3):87-91.
被引量:12
5
袁红庆,王再喜,汪海生,严冬.
高速公路岩溶路基处理措施研究[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2):33-36.
被引量:12
6
刘之葵,刘宝臣,曹平.
岩溶地区岩土工程技术现状评述[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3(3):578-582.
被引量:30
7
钱建平.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对策[J]
.矿产与地质,2007,21(2):200-204.
被引量:15
8
邓启江,李星宇,吕琼,李坚峰.
昆明市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和防治措施[J]
.中国岩溶,2009,28(1):23-29.
被引量:25
9
徐颖琦,李盛.
岩溶路基处治技术研究[J]
.山西建筑,2009,35(19):285-287.
10
张玉杰.
铁路岩溶地基加固浅析[J]
.四川建筑,2009,39(3):168-168.
1
刘芳珍.
潞安矿区奥陶系岩溶发育规律及成因探讨[J]
.地下水,1998,20(2):70-73.
被引量:8
2
李荔.
新近系泥灰岩岩溶成因及工程处理措施[J]
.科技风,2015(13):130-130.
3
张庆玉,曹建文,淡永.
奥陶系碳酸盐岩沉积间断古岩溶发育特征对比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6):98-101.
被引量:4
4
邓韦克,刘翔,李翼杉.
川中震旦系灯影组储集层形成及演化研究[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5,38(3):12-16.
被引量:11
5
刘刚,李述靖,曹文玉,黄相成.
地球上的环形山——析城山岩溶洼地成因分析[J]
.国土资源遥感,2011,23(4):126-131.
6
C.A.菲利波夫,刘吉.
上卡马矿床淋滤—浸蚀—岩溶型钾盐交代带[J]
.国外地质科技,1995(1):32-35.
7
尹国荣,张可能.
火星大道浏阳河大桥岩溶成因及分布规律[J]
.企业技术开发,2005,24(12):33-35.
被引量:1
8
舒志国,朱振道,何希鹏,刘颉,陆亚秋.
塔中隆起奥陶系3个构造带中古岩溶发育模式[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5):790-794.
被引量:1
9
刘劲.
浅谈沉降观测在建(构)筑物施工中的应用[J]
.四川建材,2006(2):165-166.
被引量:1
10
葛毓柱,钟建华,毛毳.
塔河六七区鹰山组-巴楚组混积特征研究[J]
.新疆地质,2015,33(1):101-106.
被引量:1
科技信息
2013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