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一切论辨文都是广义的驳论文——立论文与驳论文关系新探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中的“论辨文”,指的是以“论辨”为基本特征的一类文本,包含诸多相关体式,与语文界所谓的议论文或论述类文本相近。因为“论辨”之“辨”,更能体现该文类重在分析、甄别、思辨的思维特点,故加以正名。
作者
潘苇杭
潘新和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驳论文
论辨
广义
思维特点
议论文
文本
语文
分类号
G62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英]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M].傅季重.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505.
2
陈望道.作文法讲义[M]//陈望道学术著作五种.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4.
共引文献
15
1
李尚旗.
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10(3):33-37.
被引量:44
2
刘军奎.
群体性事件:基于实践社会学视角的认识与反思[J]
.前沿,2010(13):121-124.
被引量:4
3
伍操.
论大陆法系诉讼证明责任理论的共通性——以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为视角[J]
.理论界,2011(2):73-75.
被引量:2
4
李长吉,陈洁.
教学为什么要回归生活世界[J]
.林区教学,2011(11):1-3.
被引量:1
5
李金和,安云凤.
正义的仁爱:道德中心语的现代发展[J]
.理论导刊,2012(10):41-43.
6
王均平.
侦查认知及行为选择证实偏差的诊断与修正[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63-76.
被引量:13
7
高盼望.
教学中的“问题”:逻辑及意义[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3(8):12-15.
被引量:1
8
鲍江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问题教学的思考[J]
.科教文汇,2013(19):47-48.
被引量:1
9
李丹,李欢欢.
网络反腐法制化与监督大众化紧密结合研究[J]
.学理论,2013(23):15-16.
10
吴永生.
网络反腐的非对称性及其超越[J]
.求实,2013(10):64-6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
1
武瑷华.
从语用逻辑看反驳[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4):49-53.
被引量:6
2
韩延明.
驳论文写作技法例谈[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1(2):44-45.
被引量:1
3
潘新和.
“议论文三要素”批判[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7):76-81.
被引量:8
4
赵凯.
辩证思维与议论文写作[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12(9):119-121.
被引量:3
5
潘苇杭,潘新和.
论辨文旨趣:使人信从我的观点[J]
.语文建设,2014(3):24-27.
被引量:2
6
丁升华.
反驳,让论证走向深入[J]
.语文月刊,2016(7):60-61.
被引量:1
7
向涛.
议论文写作中的驳论思维摭谈[J]
.语文月刊,2017,0(1):69-73.
被引量:1
8
欧阳林.
批判性思维指导下的驳论文写作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7(4):56-59.
被引量:1
9
李传贵.
以读促写 谋驳论策——基于《反对党八股》谈驳论文写作[J]
.中学语文,2022(34):42-43.
被引量:2
10
曹振国.
批判性思维视域下的驳论文阅读与写作[J]
.中学语文,2023(28):36-4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吴银贞.
在“自我反驳”中优化思维逻辑——新课标观照下的议论文“反驳”写作教学浅见[J]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19(1):61-64.
2
王耀松.
学习驳论艺术 发展思维品质[J]
.江苏教育研究,2020,0(1):66-69.
3
张晓红.
基于教材选文典范的驳论文写作策略——以《拿来主义》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6):23-25.
1
吴翠华.
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9):88-89.
2
孙元芹,石晓庆.
中学语文教学口语训练“三步走”[J]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3,9(2):67-68.
3
裴永伟.
谈如何上好初中议论文教学[J]
.学周刊(中旬),2012(6):42-43.
被引量:1
4
孙东阳.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2(9):56-56.
5
姚万斗.
“破”与“驳论”辨[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1996,0(11):43-43.
6
张敬秀.
明治维新性质论辨——兼谈资产阶级革命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区别与联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0(4):50-53.
7
孙秀荣.
《谁是最可爱的人》教学一得[J]
.语文天地(初中版),2000(16).
8
姚大勇.
波澜起伏 破中有立——谈《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的论辩特色[J]
.文史知识,2008(7):42-46.
9
黎錦熙.
四十多年来創拟“汉字新部首”的回忆[J]
.语文建设,1961(Z1):26-28.
被引量:1
语文建设
2013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