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驱特征曲线在新14井区的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14井区为注水开发油藏,经历了11年的高效开发,目前含水73.8%,具备应用水驱特征曲线分析的条件。本文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方法对油藏的开发阶段进行的定量评价;利用单井水驱特征曲线,对该区的80口油井的单井水驱控制储量、可采储量以及采收率进行了标定,为油藏调整、措施挖潜提供依据,因此,评价区块及单井水驱控制储量、可采储量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
陈烨
马春晖
孙生佩
机构地区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采油厂
出处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5期46-49,共4页
Petrochemical Industry Application
关键词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控制储量
可采储量
采收率
分类号
TE357.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陈元千.
地层原油粘度与水驱曲线法关系的研究[J]
.新疆石油地质,1998,19(1):61-67.
被引量:30
2
王庆华,王新海,刘世祥.
常用水驱特征曲线在八面河油田中的应用[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6):760-761.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俞启泰.
水驱油田产量递减规律[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3,20(4):72-80.
被引量:47
2
陈元千.
一个新型水驱曲线关系式的推导及应用[J]
.石油学报,1993,14(2):65-73.
被引量:196
3
陈元千.
水驱曲线法的分类、对比与评价[J]
.新疆石油地质,1994,15(4):348-356.
被引量:58
4
陈元千.
对纳扎洛夫确定可采储量经验公式的理论推导及应用[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22(3):63-68.
被引量:79
5
俞启泰,靳红伟.
关于广义水驱特征曲线[J]
.石油学报,1995,16(1):61-70.
被引量:54
6
俞启泰.
逐年计算水驱油田可采储量方法[J]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23(2):52-56.
被引量:17
7
俞启泰.
广义水驱特征曲线公式的推导[J]
.新疆石油地质,1996,17(3):260-265.
被引量:11
8
童宪章.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的统计规律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8,(6).
9
Сипчев НВ, Посевич АТ.О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хах вытесния нефти волой Нефтъ и Газ, 1981, (12):26-32.
10
童宪章.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油藏的统计规律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8(06).
共引文献
36
1
冯其红,袁士义,韩冬,杨山.
可动凝胶深部调驱动态预测方法研究[J]
.石油学报,2006,27(4):76-80.
被引量:15
2
冉启佑,胡建国,肖玉茹.
水驱特征曲线对原油粘度不存在选择性——关于正确使用水驱特征曲线的探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6):59-62.
被引量:13
3
黄迎松.
胜利油区整装油田非均质油层分类及评价[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6):729-733.
被引量:11
4
王陶,李玉城,雷雨,蒋仁裕,陆世云.
砂岩油藏水平井水驱动态规律研究[J]
.新疆石油天然气,2008,4(1):67-70.
被引量:2
5
姜汉桥,刘睿,张贤松,陈民锋,唐恩高.
丙型水驱曲线在海上油田早期注聚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海上油气,2009,21(6):383-387.
被引量:9
6
陈青,易小燕,闫长辉,王旭.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曲线特征--以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1):33-37.
被引量:12
7
陈元千.
用水驱曲线确定经济极限含水率的方法及其应用[J]
.新疆石油地质,2010,31(2):158-162.
被引量:13
8
李生.
敖古拉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J]
.管理观察,2010(17):229-230.
被引量:3
9
杨露,苏林,童凯军,王道串,袁珂.
双河油田水驱效果综合分析方法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326-329.
被引量:2
10
凌宗发,单东柏,夏静,李保柱,朱玉新.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预测水平井含水上升规律[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6):59-64.
被引量:9
1
丁艺,杨智,阳旭,姚振华.
特低渗透砾岩油藏调整方式研究——以530井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J]
.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6):299-300.
2
方建平,王思文.
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整体调整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35(10):174-175.
3
姜颜波,江小芳,赵伟.
孤东油田七区西聚合物驱示踪剂井间监测及油藏调整矿场试验研究[J]
.油气井测试,2001,10(1):63-66.
被引量:2
4
肖洪伟.
苏丹1/2/4区多层状边水砂岩油藏调整技术研究[J]
.中国科技纵横,2011(18):251-252.
5
李光泉,崔虹霞,尹文军,周化彬,林娟.
特高含水期油藏调整挖潜研究[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2):34-37.
被引量:10
6
刘桂玲,谭旭东,张连.
江苏油区复杂小断块油田采收率标定方法的应用评价[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1):53-55.
被引量:7
7
宋洪才,葛静.
王55低渗透区块油藏调整方案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6):71-75.
8
彭利.
王场油田潜4^3低渗透油藏精细调整研究[J]
.内江科技,2013,34(8):62-63.
9
姜鹏,杨惊鸣,袁波,孙照勇,李莉.
卫城油田卫2块气顶边水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39(20):126-128.
10
赵勇,万雪,于晓文.
沈阳油田A区块剩余油潜力分析[J]
.辽宁化工,2016,45(6):823-826.
石油化工应用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