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駒田信二《藤野先生》译文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日本著名作家、翻译家駒田信二所译《藤野先生》译笔灵活,表达手段丰富。通过分析原文的词汇、语句如何在译文中得到具体表达,探究名著名译的翻译技巧,理解汉、日两种语言在语法规则及表达习惯的不同。
作者
方香兰
机构地区
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70-72,共3页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关键词
翻译技巧
駒田信二
藤野先生
分类号
H365.9 [语言文字—日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卢传福.
“这样”究竟指代什么?[J]
.中学语文教学,2002(9):57-57.
被引量:1
2
温锁林.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意义[J]
.语文研究,2009(3):13-17.
被引量:17
3
韦平和.实用汉日翻译精选[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2:17-21.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彭小川.
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57-64.
被引量:35
2
胡裕树,范晓.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2):7-15.
被引量:213
3
吴中伟.
论“又不P,~Q”中“又”的意义[J]
.汉语学习,1999(4):30-32.
被引量:12
4
马真.
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J]
.世界汉语教学,2001,15(3):12-18.
被引量:97
5
王明华.
用在否定词前面的“并”与转折[J]
.世界汉语教学,2001,15(3):19-24.
被引量:25
6
刘丹青,唐正大.
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的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01,15(3):25-33.
被引量:48
7
沈家煊.
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J]
.中国语文,2001(6):483-493.
被引量:172
8
史金生.
“又”、“也”的辩驳语气用法及其语法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4):52-60.
被引量:49
9
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0
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共引文献
16
1
陈禹.
事态性否定的分化——以“并不X”“又不X”的构式竞争为例[J]
.外国语,2021,44(2):2-10.
被引量:5
2
温锁林.
汉语中的语气与情态[J]
.南开语言学刊,2013(2):21-29.
被引量:7
3
许慧娟.
表情态副词“并”“倒”“也”的篇章功能[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1(3):7-8.
被引量:1
4
邱峰.
副词“并”的语法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36-140.
被引量:8
5
邱峰.
副词“并”的形成机制[J]
.兰州学刊,2013(8):218-220.
被引量:3
6
温锁林,张佳玲.
新兴构式“A并B着”研究[J]
.语文研究,2014(1):23-29.
被引量:6
7
李劲荣.
情理之中与预料之外:谈“并”和“又”的语法意义[J]
.汉语学习,2014(4):10-21.
被引量:11
8
干薇,陈蔚.
关于“隐身”型负极性词“并”的元语启动功能研究[J]
.理论界,2014(8):138-142.
9
邱峰.
文言副词“并”的来源[J]
.语文建设,2012,0(04X):63-64.
10
王越丽.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功能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1):27-3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
1
张保宁.
《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4(2):62-65.
被引量:1
2
辛连中.
《藤野先生》试析[J]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1977,22(6):58-63.
被引量:1
3
关勋夏,万安中.
试论日俄战争前俄日对中国的争霸[J]
.史学月刊,1994(3):99-104.
被引量:4
4
杨小清.
审美权力假设与理解的合法性问题[J]
.文艺争鸣,2000(4):50-53.
被引量:9
5
朱永芳.
《藤野先生》传到日本以后[J]
.文史月刊,2005(7):42-43.
被引量:1
6
李宗刚.
从知遇之恩到精神资源——重新解读《藤野先生》[J]
.鲁迅研究月刊,2005(7):19-24.
被引量:6
7
陈道谆.
文学解读的有效性[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4):109-112.
被引量:1
8
张保宁.
日本对藤野严九郎的研究[J]
.商洛学院学报,1997,17(1):20-24.
被引量:1
9
吴光辉,余祎延.
竹内好笔下的鲁迅形象——以《藤野先生》的译文为媒介[J]
.学术月刊,2013,45(7):130-137.
被引量:4
10
徐娟,金锦珠.
目的语对母语的反迁移现象——以《藤野先生》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143-14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光贞.
《藤野先生》在日本[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3(6):279-293.
1
邵建新.
《藤野先生》传到日本以后……[J]
.现代语文(初中版),2003(11):47-47.
被引量:1
2
陈书祥.
如何理解《藤野先生》中“漏”字的含义[J]
.当代修辞学,1991(4):16-16.
3
郑景荣.
带宾“把”字句新探[J]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1):57-60.
4
杨艳霞.
合肥方言的语言特征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2):110-111.
被引量:3
5
庄平悌.
知取舍、养情趣、显真诚——利用语段同义手段进行作文教学的思考[J]
.语文教学研究,2009(9):33-35.
6
樊朝野.
“似的”不应写作“似地”[J]
.语文世界(中旬刊),2001(10):40-40.
被引量:2
7
南洋.
鲁迅笔下的“绯红”到底是什么颜色[J]
.语文学习,2014(2):48-50.
8
徐娟,金锦珠.
目的语对母语的反迁移现象——以《藤野先生》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143-145.
被引量:1
9
宜宾.
鲁迅笔下的“绍介”[J]
.咬文嚼字,1999,0(5):32-33.
10
廉文澂.
鲁迅教学艺术漫谈[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1989(4):36-40.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