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非正式制度对制度创新的约束及对策
被引量:11
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14-18,共5页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同被引文献43
-
1张继焦.非正式制度、资源配置与制度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1999(1):200-207. 被引量:25
-
2钱忠好.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1999(1):1-8. 被引量:31
-
3姚洋.农地制度与农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1998(6):3-12. 被引量:295
-
4杨福泉.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J].思想战线,1998,24(5):32-37. 被引量:58
-
5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24
-
6张玉春,李宗植.关于循环经济制度创新的思考[J].学习与探索,2005(2):172-175. 被引量:11
-
7欧祝平.论科学发展观的制度设计[J].湖南社会科学,2005(2):29-31. 被引量:5
-
8宋志平.非正式制度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J].经济与管理,2005,19(4):5-7. 被引量:9
-
9刘卫平.论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维特征[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3):86-90. 被引量:8
-
10李英东.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模式与制度创新[J].经济经纬,2007,24(2):20-23.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1
-
1马贤磊,曲福田.东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与农地制度创新[J].江苏社会科学,2005(6):97-101. 被引量:14
-
2李永胜.全面小康与西部人的观念更新[J].青海社会科学,2006(2):8-11.
-
3马贤磊,曲福田.东西部农村非正式制度与农地制度创新[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6(4):80-84.
-
4李永胜.科学发展观的价值维度:以人为本[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9-13. 被引量:7
-
5李永胜.培育自主创新的社会生态环境[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12):46-50. 被引量:1
-
6肖兰.论东西部文化差异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8(17):120-121. 被引量:1
-
7肖兰.Hofstede文化测度下中国东西部的文化差异[J].经济研究导刊,2008(19):177-178. 被引量:6
-
8肖兰,普卫明,肖永慧.少数民族理财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以云南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85-89. 被引量:5
-
9赵婉.非正式制度中的文化因素与经济增长——基于Hofstede的国家文化差异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4-7.
-
10许文英.关于西部开发中的观念更新[J].经济师,2001(7):75-76.
二级引证文献38
-
1乔永平,郭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J].昭通学院学报,2023,45(1):40-47.
-
2杨阳,李璐,张园.职场欺负的地域差异——基于东西部地区的深度访谈研究[J].心理月刊,2023(9):27-29.
-
3李平,王丽萍,侯军岐.东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和主要对策——以江苏、陕西两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1):11-14. 被引量:4
-
4王贤君.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管理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8):52-53. 被引量:1
-
5刘文华.农地流转中的非正式制度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08(4):6-10. 被引量:4
-
6刘文华.农地流转中的非正式制度探讨[J].广东土地科学,2008,7(3):32-36. 被引量:1
-
7林丽妍,雷天怡.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中非正式制度研究:观点与问题[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35-39. 被引量:2
-
8蒋晓岚,孔令刚,储昭斌.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市场化流转机制构建[J].乡镇经济,2009,25(6):9-13.
-
9邵景波,武爱敏,吴晓静.文化维度视角下文化对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的影响研究[J].科学决策,2010(8):38-48. 被引量:7
-
10刘安波,李杰,席林.新农村建设视野下边疆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探讨——以云南省腾冲县明光乡自治村傈僳族村民乌龙茶技能培训为例[J].经济师,2010(9):54-5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