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论坛》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7期19-20,共2页
Economic Forum
同被引文献19
-
1何春阳,史培军,陈晋,周宇宇.北京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J].地理研究,2001,20(6):679-687. 被引量:167
-
2周一星.城市化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的规律性探讨[J].人口与经济,1982(1):28-33. 被引量:195
-
3严国芬.对我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分析[J].城市规划,1988,12(1):39-41. 被引量:14
-
4周一星.关于明确我国城镇概念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建议[J].城市规划,1986,10(3):10-15. 被引量:73
-
5周鼎.深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回顾[J].城市规划,1986,10(6):3-9. 被引量:8
-
6林志群.对城镇化历史进程的几点认识[J].城市规划,1984,8(5):29-37. 被引量:5
-
7胡序威.对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剖析[J].城市规划,1983,7(2):23-26. 被引量:12
-
8沈迟.关于城市化水平计算方法的探讨[J].城市规划,1997,21(1):22-22. 被引量:39
-
9周景博.北京市环境质量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1999(1):23-26. 被引量:3
-
10顾朝林.新时期中国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政策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1999,6(5):6-13. 被引量:34
二级引证文献40
-
1林玮,欧阳军.生命历程视角下我国社会事件与个人空间行为互动机制的地理观察[J].热带地貌,2020(1):14-21.
-
2尉海东,曹永富,杨洪蛟.城市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以临沂市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1):66-69. 被引量:4
-
3冯芳,金爽,袁晓燕.佳木斯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问题探讨[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0(4):13-16. 被引量:2
-
4程前昌.中国副省级以上城市的用地扩张及驱动机制评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3(3):29-35.
-
5吴保刚,张跃西,钟章成.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初探[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80-83. 被引量:3
-
6卢新卫,陈鹏.西安城市化进程与环境生态问题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1):7-12. 被引量:43
-
7仇方道,杨国霞.苏北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沭阳县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7-9. 被引量:3
-
8任淑花,卢新卫.近55年来延安城市化进程与耕地面积变化分析[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23(2):183-186. 被引量:1
-
9任淑花,卢新卫.延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5):41-45. 被引量:6
-
10陈冬勤,卢新卫.咸阳市城市化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7,22(6):81-87. 被引量:1
-
1聂苏,于静波.按市场规律发展小城镇[J].现代经济探讨,2000(7):9-10.
-
2国外小城镇发展的模式选择[J].经济研究参考,2001(95):38-38.
-
3李青.知识经济与中国小城镇发展[J].经营管理者,2000(2):8-9.
-
4符晓民.加快小城镇发展的思考[J].经济工作导刊,2001(1):21-23.
-
5符礼建,罗宏翔.论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和趋势[J].中国农村经济,2002(11):65-70. 被引量:18
-
6鲁泽.我省小城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理论学习与研究,2000(1):40-42.
-
7祁华清.理清小城镇发展的思路[J].经济论坛,2000(14):30-31.
-
8徐宪平.加快湖南小城镇发展的几点认识[J].宏观经济研究,2000(9):19-20.
-
9尤琳,李卫江.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的思考[J].国土经济,2000(4):37-39.
-
10必胜.小城镇发展的六大模式[J].企业世界,2006(3):4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