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统一战线与中国社会政治共识的凝聚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政治共识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共识。在社会转型中最大限度凝聚政治共识,是中国社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统一战线在凝聚政治共识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统一战线在延续中国基本政治共识和凝聚具体政治共识过程中也一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 闫团结
机构地区 西安财经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3-27,共5页 Journal of Guang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冯克利,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05.
  • 2袁峰.政治共识与和谐社会[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1):36-42. 被引量:10
  • 3童启富.论社会转型期的统一战线[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6):38-41. 被引量:18
  • 4任炳伦.民主与发展[M].台北: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6:196.
  • 5陈晓莉,阎团结.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同”与“异”关系探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4):39-43. 被引量:7
  • 6杜青林.坚持用“同心”思想增进共识、推动实践[N].人民日报,2012-03-28.
  • 7习近平等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N].中国教育报,2012-11—16.
  • 8陈剑.协商民主与谁协商-协商民主5W探讨.[EB/OL].(2012-12-10)[2013-01-02].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2/1210/c40531-19846120.html.
  • 9本报评论部.从共识中寻找“发展公倍数”[N].人民日报,2013-03-17.

二级参考文献16

  • 1[2]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 2[6]陈家刚.协商民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251.
  • 3[1]阿伦·利普哈特.民主的模式:36个国家的政府形式和政府绩效[M].陈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4[4]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M].王英津,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 5[6]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 6[7]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下卷[M].李天然,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 7朱真.论统一战线内在的基本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求同论坛,1990,(1).
  • 8何包钢.协商民主是解决上访问题的有效方法[N].学习时报,2009-09-07(A4).
  • 9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
  • 10科恩.论民主.北京:商务出版社,1994:172

共引文献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